首页 公文范文 文学艺术的作用

文学艺术的作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30 10:26:5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学艺术的作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文学艺术的作用

篇1

教学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学提问艺术的思想基础,源于人们对疑问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的深刻认识。

中国古代教育学家鲜明地提出了学则贵疑的主张,肯定了怀疑精神对学习进步的重要价值,指出“从不疑到疑,再从疑到不疑”是读书过程中的依次增高的三种水平与境界。提倡大胆质疑,勇于创新,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确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提问艺术水平,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深入研究教学提问的理论,加强教师教学提问的修养,对于保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提问手段,以达到教学艺术的境地,教学提问艺术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进师生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有时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下进行。课堂提问是有效恰当的方法之一,一个好的提问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教师的教学提问就应注意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讲究提问的态度、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师生交流的畅通。例如: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有哪些?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别?同时鉴别的要点又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

如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住,以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呢?实践证明:当教师提问时,往往会是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但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良好的教学提问艺术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造成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一个个矛盾的解决,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疑的教学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骨肿瘤影像诊断学――恶性骨肿瘤形成软组织肿块时,其表现如何?随即展示患者实际肿块真实的照片表现,“啊,那么大的肿块!”课堂上此时像炸了锅,你一言我一语难以抑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了,打开了想象的闸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经常感受到所提问题含的疑问和兴趣。

四、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例如,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观察的重点在哪里?早期的影像学表现有哪些?应该重点观察双侧骶髂关节有无改变,尤其是骶髂关节的髂骨端,那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髂骨端的关节软骨比骶骨端的薄,病变首先累及髂骨端形成骶髂关节炎,导致关节面模糊,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乃是教学提问艺术最重要的功能。

五、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言表达情境及相应活动。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掌握知识的标志之一,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材料转述出来,并能找到适当的例子说明相应的原理。”而教学提问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学生创造条件,给他们增加一些能够成功“转述”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通过提问活动,既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地组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很好地锻炼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如:在骨关节系统中如何体现医学影像诊断原则中“全面和仔细观察影像”?根据给出的实际影像进行分析并口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影像分析的逻辑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决定让不同的学生分别作补充回答,使问题答案在语言表达上渐趋严密、教师再作总结性的完整表达,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影响。还能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即兴发言的能力。

篇2

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简单过程,而更应是滋润学生心灵的过程。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是一首诗、一幅画,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不仅能给学生以语文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要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教师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很多,不能把所讲的东西都写在黑板上,所以好的板书要中心突出,立意鲜明,眉目清晰,条理工整。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拼音教学时,有这么一节课,一上课,我说:“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爱听故事吗?”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给讲故事,都来精神了,你看我我看你,齐声说“爱听!”私下里还偷偷地笑呢!我接着说:“好!我看谁坐得好听得认真,老师一会儿还奖励他红花呢!”我看小同学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讲《jq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当我讲到小ü和j交朋友时,就学习j这个声母,并与ü练习拼读。待学生掌握后又继续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就这样边讲故事边学习,学生感觉就是在听故事,但却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尾时我问:jqx为什么和小ü交朋友,而不和大u交朋友呢?至此又对小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学生对jqx和ü相拼去掉两点记忆非常深刻。这种导入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里。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课堂应变艺术指教师对事先未估计到的偶况善于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它是一切教学智慧与机智的艺术结晶。课堂上的偶况是相当复杂的,教师不可能都预料到或防止它的发生。在偶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它,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它,并灵活机智地处理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甚至获得比原来预期还要好的效果,这是一种高智慧的艺术。

二、加强课堂形象艺术

课堂形象艺术指巧妙地利用具有直观可感性的事物、图形、模型、模式等来描绘抽象知识的原型或者模样的课堂艺术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精讲重点,又要展示变化多样的板书与板图,图文并茂,二者有机结合,更能加深学生以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课堂教学形象艺术主要有手势、体势形象、口语形象、板书形象、挂图形象、模型教具对象等。口语形象是指用口头言语的语词语句和语气来描绘事物形象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在教生字时,为了便于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我出字谜让学生们猜,如“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没关门,小口里边藏。还有“心”:半个锅炒三豆,蹦了一个,跳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这些语词语句生动丰富,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了。课堂形象艺术是最直观的艺术,也是最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堂操作艺术,所以被广泛应用。但也应该注意它的科学性、严肃性、逻辑性和教育性,否则将不能称之为艺术。

篇3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着重关注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习,从基础出发,以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简练的教学内容,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动作,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风格,带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宁静深远之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体会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神秘感。

一、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活跃课堂氛围

恩格斯曾经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优越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一个真正优秀的教育者是懂得赞美与批评共行的,并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受益,而不是一味地打击学生,在所谓的讽刺挖苦中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具有幽默语言风格的教师往往能够培养出思维敏捷,课堂活跃度高的学生,因为幽默本身就是语言在艺术风格中的应用,是语文学习的具体呈现。

2.语言表达简练干要,突出教学重点

政治学科哲学这一课题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句话“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其实每门学科的学习都遵循这一规律,只要涉及教育内容,必然有轻重之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抓重点,如同大海捞针,只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减少冗杂多余的闲言碎语,直戳要害,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简练表达在语言艺术应用的思想,在涉及到阅读提要以及缩句等题型中,教给学生应用策略与解题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度与精炼度。

3.语言交流亲切友好,拉进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亲切友好的交流方式拉进师生关系,缩短师生间距离也是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来说,任何一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应用,通过交流沟通体现语言的魅力。纪伯伦曾经说过:“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而语文学习的成效之一就是让所谓的争论辩解演变成各自内心的独白,在语言艺术的牵引下,语言沟通不再通过强硬的言语进行,而且亲切自然的表达,这便是语文交流艺术的魅力之处。

二、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指导

1.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增强课堂感染力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有利于增强课堂感染力,加强师生间交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肢体语言的运用,首先眼神的交流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眼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而言,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会呈现出自信大方的眼神,而掌握情况较差的学生则会表现出疑惑与纠结的神态,对于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眼神大多是盲目而呆滞的,通过对学生思想状态的了解,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方便教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应用说明性的手势来协助讲话,吸引学生注意,增强课堂感染力。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三组《打电话》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打电话的相关肢体动作,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缓解沉闷的学习氛围。从接到电话询问对方姓名的礼貌用语到交谈过程中表情的变化,以及最终挂电话的举止都一一体现肢体语言带来的民族礼仪与生活习惯。首先,在接到电话时,要进行简单的询问,与此同时,接听方的表情应该是惊讶且迷惑的;其次,在双方交谈过程中,即便看不到彼此的面孔,但是旁观者可以很容易从双方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彼此的心情及心里变化;最终,礼貌而优雅且面带微笑结束对话是成功电话交流的完成。

2.通过网络用语的运用,打造生动型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网络流行语,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网络用语已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增设学生感兴趣的话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敏感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因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而忽视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字的表达,主次分明才是明智的选择。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拼音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网络用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与之相对的是老鸟。教师可以在学习中称呼掌握较好学习较认真的人为“老鸟”,反之,则以菜鸟称之。借助此语言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竞争力;潜水:天天在论坛里待着,但是不发帖,只看帖子,注意论坛日常事务的人。教师可以以“潜水者”评论在学习过程中,课堂主动性较差,但仍旧貌似在听讲的学生。鼓励学生向“老鸟”迸发,不做“菜鸟”甚至是“潜水”。通过类似生动有趣的网络用语的穿插,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富感染力。

三、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严谨简练的语言表达,友好亲切的语言交流,以及有趣丰富的网络用语,打造生动高效型课堂,培养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培养语言艺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邢燕丽.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智能城市,2016(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