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健康饮食作用

健康饮食作用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21 11:34:3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健康饮食作用,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健康饮食作用

篇1

据说曾有一个爱尔兰士兵带着风笛疲惫地在山路上走,刚停下来打算吃点面包,突然面前出现了数只饥饿的狼,凶恶至极。无奈他只得把手里的面包全扔给了它们,但狼并不满足,一步步向他靠近。由于手里没有什么自卫的武器,惊慌的他只有吹起了随身携带的风笛,奇迹出现了,狼一听便嗥叫起来,很快就夹着尾巴四处逃散。这奇妙的音乐居然救了他的命。植物学家研究,如果适时给花草树木悦耳的音乐背景,其生长态势与没有音乐不一样,甘肃省一位农民在温室大棚中装置了一套音响设备,每天定时播放音乐,得到了很好的收益,0.8亩温室的瓜菜收入达2万多元,比不放音乐的种植户多收入3000多元。据德、意等国家调查,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听音乐的人寿命通常要长5至10年。在医学上,音乐还可以治病,如治疗神经衰弱、胃溃疡、抑郁症、唤醒植物人、治疗痴呆和体弱人群等。关于音乐的神奇作用有时真的让人不可思议,传说秦始皇的女儿华阳公主因自马背跌落而残疾,多方医治也没有效果。后著名琴师高渐离的美妙“筑”声深深吸引了她,她居然不治痊愈。这其中有爱情的力量,但音乐也功不可没。

音乐没有国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音乐有如空气,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的相关产业应运而生,如音乐教育、音乐俱乐部、音乐诊疗室、音乐疗法等。现在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发展得较有规模,在其它国家也正在兴起和发展的音乐疗法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音乐疗法起源很偶然。二战时,美国在菲律宾的一所野战医院里到处躺着伤兵。当时的医疗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伤兵情绪都很糟糕,每天叫骂不止。他们手术后的感染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这时一个医生想了个主意――用留声机播放士兵们熟悉的家乡歌曲。很快,伤兵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可喜的是,手术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大大下降,术后的愈合期也明显缩短。这一发现使美国国防部大为振奋,立刻在各个野战医院推广此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战后,美国的医生认真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所起的作用,于是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

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大学校园开展音乐教育有积极意义,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作用。首先,它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气质修养,音乐是诗化的灵动的语言,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与穿透力。音乐是一种流动的景观,悦耳的乐音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节奏与旋律的交替组合中音乐便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美妙的音乐旋律、扣动心弦的歌词会使人在获得精神享受的同时心灵也会发生嬗变。久而久之,他们的举手投足,仪表仪态也会逐步与高雅的音乐趋于一致,气质和修养也会逐步提升,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便如音乐一样具备美态。通过不同的音乐作品,他们的品味得以提升,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健康向上的音乐催人奋进,它能深刻作用于人的意识,净化他们的心灵,在好音乐的熏陶下他们会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家授予他杰出贡献奖的大会上特别提到他爱人蒋英(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音乐艺术,它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提高了我对世界的认识,正是音乐的熏陶,所以才避免了死心眼,思路更开阔,考虑问题更灵活,想问题更宽一些、活一些……”我们还可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采用音乐这种愉悦式教育方式教授文化往往会事半功倍。音乐只有好坏之分,没有国界之分。学校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可选的音乐素材很多,国外、国内,流行、经典,民歌、古典等,不同的素材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知识,学生在动听的音乐环境中不知不觉便学到了许多相关的文化知识。如教授民歌时,老师可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居住条件、、民族文化等。各种乐器的美妙音质也会让学生陶醉其中,激发他们了解、学习演奏乐器的热情,让他们有更多的技艺。音乐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通过音乐教育,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反应力、与人交往能力都会提升。音乐的作用是巨大的,加之青年学生大都喜爱音乐,所以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智举。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的巨大力量会改造人。经常与健康的音乐为伴,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音乐讲座、音乐会、各院系独具特色的音乐欣赏课。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请音乐教师、知名音乐人开展音乐讲座,介绍不同的音乐,如古典的、流行的,让学生受到不同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的魅力。还可定期举办独具特色的音乐会:如请知名音乐人或知名乐队开展音乐会,学校各院系各班级也可定期举行师生乐器弹奏大赛,歌唱比赛等,也可开设音乐鉴赏课、吉它兴趣班、民歌阵线联盟、民族乐器俱乐部等,多角度多方面开展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这种轻松的教育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吴竞.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提高[J].甘肃教育,2005年第4期.

篇2

护理职业压力源因素所致的持续的护理职业风险压力会进一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表现为职业倦怠[1]。国内学者杨美玲[2]研究表明,护理职业风险压力越大,离职意愿越强。为了解武汉地区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聘用制临时护士压力源因素与身心健康间作用关系现况,我们针对该群体进行了现况调查,并开展了有效的干预与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以武汉地区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为现场,对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三年内的临时聘用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条件:(1)连续从事某科临时聘用制支助护士工作3个月以上(2)毕业于正规护理学校。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编制与调查方法 研究者针对医院聘用制护士职业特点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5]对该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两家医院分别发出问卷和收回答卷均为68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2.2 干预方法 在研究期间内对医院干预人群,进行系统的培训,并针对性地改进原有管理方法。最后再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

1.2.3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调查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临时护士各68名,均为女性,年龄17-35岁,平均年龄22.36±2.46岁;

2.1 干预前后结果比较 经调查比较,其干预前武汉地区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临时护士护理职业心理状态均存在严重的焦虑与抑郁情绪;而干预后其焦虑与抑郁情绪明显减轻。对武汉地区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临时护士干预前的结果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显示,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武汉地区中医医院临时护士调查分析,以我国常模的上限为界,SAS 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 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整体的焦虑、抑郁水平与中国常模比较。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3]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发现,该群体干预前的SDS、SAS均值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标准分均值(P

研究证明,有针对性的改进原有的管理方法,如采取个性化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引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瑛.护士工作压力应对与职业倦怠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2] 杨美玲,王冉冉,侯淑肖.在职护士离职意愿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8);1667-1669.

[3] 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篇3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018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体液免疫存在异常。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 缺乏治愈的方法。早诊断、早治疗对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F虽然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指标, 但是缺乏特异性[1]。研究显示, 抗CCP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2]。本研究分析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以及免疫球蛋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RA组, 其中男22例, 女78例, 年龄28~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另选择100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24例, 女76例, 年龄22~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检测项目 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用于检测。检测项目包括RF、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RF及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抗CCP抗体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水平。并分别计算单独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诊断中敏感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阳性预测值[指筛检试验检出的全部阳性例数中, 真正“患病”的例数(真阳性)所占的比例, 反映筛检试验结果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阴性预测值(指检验结果为阴性的受试者中真正未患病的比例)。诊断试验的预测值受到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中患病率的影响。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血清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阳性率比较 RA组RF阳性例数81例, 阳性率为81.0%, 抗CCP抗体67例阳性, 阳性率为67.0%, 免疫球蛋白阳性88例, 阳性率为88.0%。对照组RF阳性例数23例, 阳性率为23.0%, 抗CCP抗体6例阳性, 阳性率为6.0%, 免疫球蛋白阳性53例, 阳性率为53.0%。RA组各项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联合检测血清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阳性率比较 RA组联合检测血清RF、抗CCP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阳性例数为98例, 占98.0%;对照组阳性例数为61例, 阳性率6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情况比较 RF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为81.0%, 特异度为77.0%, 阳性预测值为77.9%, 阴性预测值为80.2%。抗CCP抗体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度为67.0%, 特异度为94.0%, 阳性预测值为91.8%, 阴性预测值为74.0%。免疫球蛋白单独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敏感度为88.0%, 特异度为47.0%, 阳性预测值为62.4%, 阴性预测值为79.7%。联合三者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敏感度为98.0%, 特异度为39.0%, 阳性预测值为61.6%, 阴性预测值为95.1%。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项单独检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累及全身各个系统。RF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指标,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是特异度相对较差, 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存在阳性结果, 造成误诊。抗CCP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 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 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特异指标, 可用于鉴别非侵蚀性及侵蚀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关节骨质的破坏[3]。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就会出现, 与患者的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免疫球蛋白是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 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 可导致自身抗体大量产生。

在本次研究中, RA组患者三项检测单独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测中, 免疫球蛋白的敏感度最高, 抗CCP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但联合三者检测, 敏感度达到98.0%, 显著高于单独检测, 这就说明联合检测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 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也高达95.1%。

综上所述,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免疫球蛋白诊断RA能够大大降低漏诊率。

参考文献

[1] 李常华, 李燕.三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当代医学, 2015, 21(22):32-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