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效农业市场分析

高效农业市场分析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12 16:02:2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效农业市场分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效农业市场分析

篇1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54

0 前言

2,3,5,6-四氯吡啶是合成杀虫剂毒死蜱、甲基毒死蜱和除草剂毒莠定、绿草定的重要中间体。四氯吡啶的合成反应条件苛刻、技术难度大、市场成本高,是影响下游产品生产能力和成本的主要因素。此外,对四氯吡啶国内外厂商的生产情况、产能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国内的主要厂商基本以三氯乙酰氯工艺为主,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在工艺优化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废水排放量大大降低。

1 产品信息

四氯吡啶为吡啶环对称的结构,2,3,5,6-四氯吡啶,CAS号2402-79-1,分子式C5HCl4N,分子量216.88,熔点90.5℃,沸点251.6℃,闪点188℃。用作医药、农药中间体,是合成高效、广谱、低残留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的重要中间体3,5,6-三氯吡啶-2-酚的原料。

2 工艺技术[1~2]

通过以2,3,5,6-四氯吡啶为原料合成3,5,6-三氯吡啶酚,再以3,5,6-三氯吡啶酚为中间体合成农药,是制备几种高效、低毒农药的重要工艺路线。3,5,6-三氯吡啶酚为中间体不仅可以合成高效、低毒的除草剂绿草定,而且可以合成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虫剂毒死蜱和甲基毒死蜱。

2.1 主要合成方法[3~7]

国内生产毒死蜱主要采用三氯乙酰氯与丙烯腈进行加成,再经过芳构化、水解的工艺路线合成三氯吡啶酚。工艺路线长且复杂,4步的合计收率在70~75%。吡啶法以吡啶和氯气作为起始原料,吡啶经氯化生成五氯吡啶,再经过还原生成四氯吡啶,最后经过碱性水解生成三氯吡啶酚。需要在340℃的高温下进行氯代,腐蚀性强,对设备选型要求较高。

2.2 催化剂的选择

吡啶氯代法的优点在于产品纯度可以达到95%以上,收率达到90%以上。弊端在于反应温度高,能耗大,对设备的腐蚀性强,从制备新型催化剂入手,力图降低反应温度,从而使吡啶氯化在较温和条件下进行。目前,比较好的催化体系有RhCl2/BaCl2、RhCl2/MgCl2。

3 市场分析

3.1 产品用途

用于制备毒死蜱的重要中间体三氯吡啶醇钠[8~9],同时,也是生产下游的甲基毒死蜱及毒莠定、绿草定的重要中间体。最大的用途应该还是下游的毒死蜱。

3.2 目标市场及需求

作为最大的用途,四氯吡啶的市场就应该来源于毒死蜱的市场,毒死蜱市场的竞争状况决定了四氯吡啶的竞争状况。从制剂市场看,480g/LEC 仍是全球范围内农业领域毒死蜱应用最广泛的剂型,其中DowAgroSciences 的Lorsban 和Dursban 是全球最知名的毒死蜱品牌,但是传统的毒死蜱制剂三巨头 Dow AgroSciences,MakheshimAgan 和Cheminova 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在过去5 年大幅缩水。

2015年,全球毒死蜱的市场需求达到20万吨以上,根据水相一步法的合成收率95%折算,四氯吡啶的年需求量在12万吨左右。

3.3 主要生产企业

国外毒死蜱的生产能力约为5万吨,主要集中在陶氏益农、马克西姆-阿甘和印度的格达和米苏等公司。国内仅南京红太阳、江苏宝灵、浙江新农三家对外自营出口,其他企业均以国内销售为主,或者通过贸易商出口。

替代“三氯乙酰氯法”的“四氯吡啶法”,南京红太阳、浙江新安化工和新农化工等企业在成功开发中间体三氯吡啶酚钠技术的基础上,制造毒死蜱的最后一步缩合反应在高效催化剂作用下,在水相中完成,收率可达98%,毒死蜱原药含量可以达到99%以上。

4 结语

从工艺上来说,吡啶工艺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工艺,如果想达到340℃以上的高温反应,需要将现有导热油的介质更换为熔盐,在反应装置上要使用到流化床反应器,需要丰富的工业化经验。因此,着眼于高效催化剂的开发,降低反应温度,使反应条件更加的温和,便于工业化是未来需要攻克的难点。

篇2

二、市场预警机制:专业化分析研判引导预期。农产品市场关注的人多,关心的人少;评头论足的多,理性分析的少;事后诸葛的多,前瞻判断的少。从粮棉油糖看,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各种预测机构紧盯中国,国内贸易及期货公司、主产省粮食及农业部门等也开始了较为系统的市场分析。从鲜活及小宗农产品看,虽然一些行业协会开始分析,但各个层面都缺乏持续跟踪研究,对“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缺乏预判,政府部门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临时抱佛脚”应对暴涨暴跌、滞销卖难,农户的损失不言而喻。因此,需要专门部门建立分品种、专业化的农产品市场分析模型,定期研判产销形势,定期权威准确的预警信号,引导市场预期和生产意向。

三、调节生产机制:充分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弹性相对较小,价格大幅波动主要源于种植面积、异常天气及集中上市等因素造成的生产供应量波动。尤其是在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时,农民往往损失惨重,这说明价格信号的调节作用独特。应借鉴国际经验,抓生产更要干预产销平衡,从保护农民积极性、稳定生产能力入手,明确价格干预措施和启动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在市场价格跌破成本价时,政府适时启动收储、运销、储藏、加工、销毁等应急措施并给予农民合理补贴,促进均衡上市,减缓价格异常波动对农民生产造成的冲击。

篇3

1 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南海子、绿色度假村、白春兰绿色家园、灵应寺等10多家各色旅游项目落户盐池,累计接待游客30万多人,收入可观,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2 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2.1 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2.2 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

2.3 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3 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开发实证分析

3.1 市场分析

哈巴湖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盐池县中北部王乐井乡境内,南北长38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16万公顷,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属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之一。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地区,中国黄土高原草原省至内蒙古草原省的过渡地带。根据调查,保护区内已知各类植物507种,分属76科,276属。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荒漠类型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同时保护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沙海兼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3.2 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垂钓、休闲、娱乐、商贸的概念。生态景观旅游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3.3 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娱乐、垂钓、商贸的概念。

(2)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哈巴湖生态景观旅游区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结合区内独具特色的沙漠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开发建设哈巴湖自然博物馆、哈巴湖度假酒店、沙地运动乐园:马场、治沙天然博物馆、哈巴湖牧耕田园农(牧)家乐等景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