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效背诵方法

高效背诵方法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50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效背诵方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效背诵方法

篇1

一、“数字标记法”的孕育:为伊消得人憔悴

古诗文背诵,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高考备考复习的要求。出于对学生的信任,我将早读时间完全交给了他们,并且说了句“只要你们背诵得好,我们就不检查”。学生们欢欣雀跃。

可是,早读时学生背诵得非常积极,教室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但是,之后进行的背诵检查并不理想。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句话:眼睛见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于是,我打算收回权力,让高效学习小组成员分组负责检查学生背诵。当我将这一情况及时反馈给两个班的高效学习小组成员,征求他们意见时,这些孩子给我的信息是:他们有自己的语文学习计划,不太想将早读时间用在课文背诵检查上。我能理解孩子们的想法,于是我们协商:课文背诵检查主要由我负责,他们协助我的工作。

二、“数字标记法”的产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当我焦虑惆怅时,不经意的一瞥给了我灵感。我看见了自己教学设计上的数字编号,每写完一个教学设计我都会及时编上序号,便于整理。为什么不把这些序号转到背诵上呢?

于是,早读检查时,我就根据学生背诵的先后顺序,在检查表格中进行相应的编号,一般前五名背诵的学生,我们不进行数字编号,而是画上我独创的可爱小红花,虽然这看起来很幼稚,但是效果却不错。因为这分外独特的花儿,体现出了他们的优秀。

第五名以后背诵的同学就按照背诵的顺序进行数字标号,这样一来,我就可以很直观地分析出每一位同学的背诵情况:谁背诵课文认真、积极,谁需要教师严加督促。

三、“数字标记法”的操

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数字标记法”准备工作归纳起来就是以下两点:

(1)设置好学生名单表格,按照学生姓名顺序排列,便于教师登记学生背诵情况。

(2)调整好表格行距,一般A4纸检查10~12篇文章即可,正反两面打印可以有效节约纸张。

“数字标记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便于教师掌握学生背诵情况,了解学情,预设学习目标。

(2)学生们可以通过表格上的数字标记,清楚自己的背诵情况。

(3)鼓励认真、积极的同学,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这样的数字排序可以给这些孩子们一些鼓励性的暗示。从他们内心来讲,是比较在乎这个东西的。在背诵完之后,有些学生明显表现出了对自己背诵序号的关注。

(4)鞭策背诵不积极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的背诵排名总是在后面的话,他自己会觉得不好意思。那么,我就会在课下找他谈话,让他明白自己该加油了!

(5)在班级形成一种你争我赶的积极背诵氛围,也有助于班级整体学风的营造。教师基本上不用操什么心、也不用多费口舌,学生们就会接二连三地找我背诵。

慢慢地,高效学习小组成员也发生了转变,他们主动承担起了背诵检查工作,我再次退出了背诵检查的舞台。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发现,似乎每次总是固定的人员背诵滞后。总结这一现象原因:

(1)个别学生不积极,态度不端正。

(2)个别学生背诵水平确实有待提高。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极为有限,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借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关知识。由此,高效课堂应运而生,而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成了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高效课堂的构建更是迫在眉睫,因为学生们普遍对语文的重视不够,所以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非常困难。而要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构建高效课堂。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就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作简单阐述。

一、丰富的课前活动

众所周知,语文重在积累。而如果教师仅仅是安排学生们下去多阅读多积累而不以相关手段进行检查的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会真正下去完成。对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检查。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安排丰富的活动,比如课前演讲、课外古诗词背诵、讲个小故事、名言警句背诵、精彩句段背诵等等。活动丰富多彩,不一而足。如进行课前演讲的学生,其内容及形式可以自定;背诵古诗词的学生,最好能要求其将相关诗词写下来,不仅有效达到巩固的目的,还可以让其他学生抄下来,作为课外知识补充;讲小故事的学生,要求讲得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名言警句及精彩句段背诵的学生,要求与诗词背诵的学生一样,能背能写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最终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因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短短的时间来组织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步入高效课堂,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二、成功的导入设计

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导入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到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导入环节,切实借助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当然,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定。如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梁祝》的音乐,然后借助语言进一步导入――同学们,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无论是《蒹葭》中对伊人苦苦的寻觅,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互间魂牵梦萦的执着痴狂,都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兰芝和焦仲卿凄美的爱情世界。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必定会得到很好的调动,大家都会跟随着教师的思维一起进入《孔雀东南飞》的学习。这也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精彩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努力让自己的教学过程尽量精彩,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要使教学过程尽量精彩,就意味着教师应改变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等。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等,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后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有效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能力,要提高教学效率自然就简单了。

再如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不同的教学评价等等,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有效的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运用知识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如教学了《故都的秋》一文,可让学生模仿作文《家乡的秋》(或者四个季节选择其中一个来写都可以);教学了《诗经・氓》一文,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续写;教学了诗词赏析的相关知识,给学生一首课外的诗词,让他们自主进行赏析等等。当然,拓展延伸远远不止这些,具体的还得根据教师的教师实际而定。无论如何,教师要能够通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来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总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构建高效课堂,并非朝夕之功。各教师还应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切实通过如上几个环节来入手,真正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一、政治科的学习就是背诵(世人的观点)

很多人都认为,政治不外乎就是背诵,只要背诵好了一切就好。当然,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这种观点在2005年以前是比较适用的)时代在变,考试的模式也在变。在学习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很多的学生都说政治,背是背得了,可是一下子就忘了。即使是刚刚把一本书背完,就去考试,做主观题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脑海中有很多个答案,不知道应该把哪个答案给这一题,也就是说对不上号。当然在做客观题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答案似是而非。产生这样的文不对题的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缺乏理解。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碰到下面的问题:(1)背诵和理解哪个更重要?(2)对于它们两个是先背诵还是先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是必需的,理解是更高一层次的背诵。对于不同科目的知识点的处理都是离不开背诵和理解的。所以,我认为应该改变只重背诵轻理解的看法,学习应是背诵和理解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出现高效课堂的可能。

二、同行的看法(一些教师的观点)

第一种情况: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无论是“以理论带热点”还是“以热点带理论”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弄懂、弄透理论知识,采用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大量的背景材料(热点)去印证理论的正确性;(这种教学方法,我们政治老师都这样做,也必须这样做,这是我们这门课的特点。)但问题是,老师把知识点讲得很清楚、很详细,但是教学效果却又不怎么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老师说得详尽了,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用“嘴”在“生吃”知识,而不是用脑把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

第二种情况:政治课教师不能为了活跃课堂、充实课堂或是让学生多参与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乱设课堂活动,乱用艺术形式,把“学生动起来、笑上来、争论起来”作为自己的主导思想。其实,“课堂气氛活跃”只是教学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最终目的。这种做法表面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丰富多彩,实质上就像一盘大杂烩。中国有句古话――“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这样做,可能是在课堂上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考试,它不好呀。因此,课堂活动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是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出发点,绝不是整个高效课堂的归宿。因此,高效课堂是动静结合的课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第三种情况:高效课堂不应是讲多讲少的问题,而应是教服务于“学”的问题。记住:一切的教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学!高效课堂不是以牺牲升学率为代价的,它的目标首先立足于“学会”,然后是“会学”。

第四种情况:我们经常会对学生说,老师都是为了你好,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了。就强迫学生去做我们教师认为有用的事情,结果呢?孩子认为没有用,者]有兴趣。我们教育工作做了很多,可是效果并不好,甚至事倍功半,然后我们去埋怨为什么学生就这样不懂事呢?明明是有用的东西他就不去做呢?最后,我们往往会拿出教师的权威逼迫学生去做那些我们认为有用的事情,而且认为这就是爱。其实,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明确学生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然后把这些东西通过我们的方法,把他变成学生的内心需要,这就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工作。

所以,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观念不转变,就不可能有新课堂,因为观念不变,教师的角色就不会变,教师的课堂模式就不会变,所以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中最根本的问题。

三、学生对政治科的看法――老师会帮我做好一切的(学生的观点)

高效课堂不只是教师的改变,学生也需要改变。课改也是学生的事,要发动学生,不发动学生是不可能完成课改的。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学生的这种传统的学习习惯,是从小学训练至现在,学生已经变成消极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学习按部就班,不愁不急,没有主动性、创造性,部分学生就像一颗棋子,任人摆布,唯命是从,奴化思想已经形成。这样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是比较轻松的,他们都这样认为,有老师帮忙、有老师代劳,即使自己上课打瞌睡、开小差或是课前不预习,也是没问题的。

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给学生洗洗脑,让他们认识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重要性。合理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转变习惯,加强培训,这是新课改至关重要的环节,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就来了吗?高效课堂也就有机会出现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