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老年护理护理措施

老年护理护理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1-24 10:36:55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老年护理护理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老年护理护理措施

篇1

结论:对心内科老年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确保护理安全。

心内科的病房有其特殊性,大多是60~80岁的老年人,为了加强本病区对老年人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定应对措施,确保老年患者的安全。因此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改善护患关系的基础,对于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及安全,对老年患者及家人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可以减少老年患者不必要发生的安全隐患,还能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1]。

1.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

1.1患者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首先年龄占主要地位,绝大多数患者都是70岁左右老年人,并且老年患者整个机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高都有明显的下降,比如听力、视力不好,反应迟钝,行动不便,基础病多,严重的会出现老年痴呆或精神障碍,如:坠床、跌倒、烫伤、走错病区等,这是老年患者容易发生的,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的最大隐患。

1.1.2病区环境:由于建筑设计不人性化,老年人对病区环境不适应,基础设施不到位,提醒标识过小,病区厕所太远等均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

1.1.3知识缺乏:由于老年患者的认识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对相关疾病知识不了解,便无法理解疾病的危害程度,不配治疗。

1.2护理人员的因素

1.2.1责任心不强:(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个别存在责任性缺乏,工作疏忽大意,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及不认真交接班,未严格遵守医嘱,(2)输液后不及时巡视或巡视不认真造成液体外渗,发现不及时导致静脉炎发生,输液时未控制好滴数过快导致患者发生心衰或肺水肿,过慢则会使血药浓度低于应有的治疗浓度,即达不到抢救和治疗的预期效果[2]。

1.2.2法律意识不强:(1)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2)在接待患者时说话不谨慎或治疗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引发患者和家属对治疗不信任,引出医疗纠纷,(3)护理资料书写不规范,不及时,有涂改,一旦发生投诉,不能提供有力证据。

1.2.3理论知识不扎实(1)对心内科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够具体,对于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的急性期护理不到位,向家属解释不够具体,(2)对心电图的判断及认识不够详细,(3)对心电监护仪、初颤仪的操作不熟练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有质疑和不信任。

2.措施

2.1全面评估老年患者:采取有效恰当的措施,例如老年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仔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有无跌倒史,有无意识障碍,有无行动障碍,听力、视力等如上护理,悬挂警告牌,向家属交代留伴,做好入院的健康宣教。

2.2对护理的要求:加强对护士法律观念的竖立,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法的重要性,并维护护患双方的利益,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做好健康教育,疾病知识宣教,注意用药安全,加强沟通技巧,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

篇2

AD, 即老年性痴呆, 是现阶段全球老龄化的一种现象。老年痴呆所导致的功能缺陷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明显, 其病死率极高。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老年痴呆的特异手段, 但是, 安全护理能够使老年痴呆病程得以延缓, 同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50名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 其中有36名男性, 14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71.3±6.9)岁, 通过CDR(痴呆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痴呆, 18名患者为中度老年痴呆, 9名患者为重度老年痴呆。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加强患者管理, 避免患者迷路走失 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 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性痴呆, 具体表现为轻度定向力障碍与记忆力衰退。18名中度老年痴呆患者具体表现为判断力与定向力障碍, 记忆力减退。为此,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限制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单独外出, 若患者必须要外出, 则必须在其口袋中装写有联系方式与疾病的卡片。将陪护卡发给中重度老年痴呆患者家属, 让其了解患者必须要由专人陪护。

1. 2. 2 病区内设防滑标记 护理人员应随时保持患者活动区域地面干燥平坦, 并于卫生间设置防滑垫, 保证走廊与浴室设有扶手。保证患者衣裤合身舒适, 鞋子合脚轻便。对于尿频与反应迟钝的患者, 在其入睡前, 为其将夜间需要使用的便器与物品准备好[1]。在本组患者中有6名患者长期卧床, 所以护理人员给予其全天安全护理服务。1名患者存在焦躁不安的情况, 时常会担心氧气瓶会爆炸, 为此,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耐心、认真解释, 并在氧气瓶上罩绿色布罩。

1. 2. 3 确保患者安全服药, 避免患者漏服或者误服药物 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认真观察, 提醒轻度痴呆患者要细嚼慢咽, 防止患者液体与固体食物同时吞食, 避免患者出现窒息情况, 告知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食糊状食物, 不能进食干硬或者汤类流质性食物[2]。对于吞咽比较困难的患者, 要实施鼻饲流质, 对患者给予鼻饲流质前, 需要摇高床头35°左右, 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进食指导。

1. 2. 4 饮食安全护理, 避免患者出现误吸、呛噎 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 有一名中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藏药, 而且有两次出现漏服药物现象。所以之后规定由临床护理人员对所有认知障碍患者口服药实施按顿送服, 并做到发药到口, 对于存在自杀倾向、幻觉以及抑郁症的认知障碍患者和不配合服药的患者, 不仅要督促患者服药, 同时还要让患者张开嘴, 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咽下药物。

1. 2. 5 加强皮肤护理 在重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中, 经常会发生皮肤受损的情况, 因为患者感觉比较迟缓, 而且无法对自身受压多导致的不适进行正确表达, 所以极易出现擦伤或者压疮情况, 所以在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要对其作相应的压疮风险评估, 针对风险程度的差异性, 制定有效安全护理措施。定时对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拍背, 而且在翻身过程中不能硬拉、硬推、硬扯, 避免擦伤患者皮肤。确保患者所摄入营养充足, 以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2 结果

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后, 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下降比较明显, 与护理前相比,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老年痴呆属于一种精神衰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的进行性慢性疾病, 如果不能对次病情实施悉心护理, 就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缩短患者生存期限。所以, 掌握好老年痴呆及时性、个体化以及有效性护理原则, 联合患者家属积极做好老年痴呆患者安全护理, 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病情, 使患者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提高患者的日常社会适应能力[3]。很多家属不重视老年痴呆病情, 决定导致此疾病的主要因素是衰老, 所以, 忽略了患者日常功能训练与治疗, 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因为目前我国的老年福利与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要让老年痴呆患者长期住院几乎不可能, 所以, 多数时间老年痴呆患者都是由家属护理。本研究中, 临床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做好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 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社会与家庭功能的发挥, 为老年痴呆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积极而且温馨的治疗环境, 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进行培养, 鼓励患者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确保患者能够在自我照顾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医院还要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 在社区定期举办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联谊会, 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讲座, 保证社会提高对老年痴呆障碍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 可以为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实施有效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确保积极康复全面照顾替代以生活护理为基础的日常护理模式, 以有效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篇3

1 前 言

所谓风险管理具体指的是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单位,通过衡量及识别风险,采取可行且必要的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来处理风险,以一定的成本将最大安全保障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较高的风险性,正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不断退化,并且老年疾病的猝死率高、多发性、突发性和复杂性等诸多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老年患者成为了风险管理的重点。由此可见,探究强化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老年患者护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护理人员方面 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部分责任心不强、缺乏临床经验、年龄的护理人员工作不够仔细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程好护理制度不到位,护理态度较差,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耐心不足,并且未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没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2.2 药物治疗方面 由于老年患者总体的机体功能降低,通常会同时伴有多种疾病,所以,老年患者需要对多种药物加以服用,以对自身的疾病进行治疗,但是,多种药物的同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事件,极大地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

2.3 心理方面 正是因为老年患者年老多病,再加上患者的听力与视力减退,与他人沟通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经常性的以己之心猜测他人之意,在理解别人上存在误区,不愿意主动麻烦别人;有些危重患者、癌症患者等特殊的患者,通常情绪会非常的低落,对疾病的治疗缺乏勇气及自信心,为减轻经济负担和自身的痛苦而出现自杀、自伤等不良行为。

2.4 环境方面 环境因素是老年患者护理尤为突出的一大安全隐患,对老年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医从性等有着直接的影响。病房设施不完善、病房布局不合理,比如房间地面不平整、房间地面太滑有积水、床尾摇把放置不妥当、不恰当光线以及病床高度不适宜等安全因素,均可能会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伤害。

3 强化老年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应当将“以患者为本”、“人性化护理”的护理理念树立起来,向老年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要切实教育护理人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岗位责任意识、同情心以及耐心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发自内心的体贴、关怀和尊重老年患者,经常性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按照患者的具体病况,提供与之相应的护理服务,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需求,并且对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加以实施。

3.2 重视用药护理 在采用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当全面地了解各类要素的作用机理,时刻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用药后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并且详细地做好记录,向主治医生报告。比如,应用某些降压药物时,往往会难以避免地出现不良反应诸如性低血压以及头昏等,护理人员不仅应当对老年患者服药后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实施药物知识宣教,明确地告诉老年患者这些药物服用后改变要缓慢,避免因头昏而出现跌倒等不良情况。

3.3 构建风险预防机制 应当尽快地将处理、防范护理事故的预案建立起来,比如,针对压疮构建老年患者翻身卡、评估表、转科患者皮肤交接登记册等。完善预防引流管效能低下、医院感染、药物外漏、跌倒、自杀、自伤、坠床等对象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按照老年患者的特点,建立健全患者入院护理评估表,并且纳入护理安全评估项目,比如夜间入厕次数、夜间入厕时间、跌倒史等,以便于加强临床护理的针对性。

3.4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应当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处理医疗事故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院培训;可以聘任医学法律专家对护理人员讲解相关法规知识和法律知识,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的手段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组织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知识加以学习,同时就有关案例展开讨论,促进他们对风险事件理解的加深;结合科室的特点,制定出专科护理安全培训体制,促进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

3.5 开展专科业务培训 应当对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知识学习班予以开设,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安全护理评价方法,不断地学习护理安全知识,正确地将老年患者潜在的亦或是现存的护理安全问题找出,同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应当使其参与到为期两周的护理安全培训中,待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准许其上岗。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专科技能训练、专科理论学习,进行呼吸机操作、除颤仪操作、心电监护仪操作以及静脉穿刺技术等的考核与训练,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设备和新技术,促进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提高。

4 结 果

我院科室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严、标准高,在护理安全隐患防范管理中未出现护理纠纷、护理投诉等不良情况,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护理质量十分满意。

5 讨 论

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是动态、连续的一个过程,尤其是随着当前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护理风险,所以,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切实的地将薄弱环节找出,正确地处理及化解安全隐患,并且不断地完善护理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老年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才有助于护理品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顾燕.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2(9):77-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