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10:26: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

篇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此而引起的各种问题正被人们所重视。而我国老龄人口是世界上绝对数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超过我国人口总数的10%[1]以上,而睡眠与人类的生理、心理功能密切相关,睡眠障碍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健康问题,蒋平[2]等报道59.4%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碍。为此,本文对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障碍进行及其干预对策综述如下,旨在为老年人能够拥有一个良好而安静的睡眠提供参考。

1 老年人睡眠的特点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调节机能下降,睡眠的质量也随之下降,在各种不良的情绪及心态下,更易出现失眠、多梦等现象,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其主要特点为:①睡眠时间缩短。②夜间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干扰,觉醒频繁,睡眠变得断断续续。③ 容易早醒,睡眠趋向早睡早起。④浅睡眠期增多,而深睡眠期减少,年龄越大,睡眠就越浅.在多导睡眠图上睡眠纺锤波的完整性和振幅减少[3]。

2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害

老年人由于睡眠障碍而引起的危害主要有:①加重各种躯体及精神疾患[4];②白天嗜唾.情绪沮丧、焦躁、焦虑、抑郁;③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及社会适应性下降;④脑功能损害: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障碍;(5)诱发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代谢障碍等疾病[5]。

3 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

3.1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

杨亚娟[6]等研究报告中提示,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行为是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和行为会破坏睡眠 - 觉醒节律,形成对睡眠的错误概念,引起不必要的睡前兴奋,从而导致和加重失眠,既是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也常常是失眠患者为了改善失眠而采取的不适当行为的后果。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睡眠,李建民[7]等调查报告中显示44.2%睡前有打扫卧室卫生习惯,71.8%不能坚持睡前喝热牛奶,不坚持晒太阳者有42.1%,不规律睡眠者有21.1%等。

3.2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李建民[8]等调查报告中显示担心难以入睡、睡前想心事等影响睡眠质量;而徐继梅[9]的研究报告中认为社区老年人的睡眠与心理健康有关,指出抑郁与睡眠不足、焦虑与睡眠不足有关,该研究报告提示抑郁、焦虑等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的睡眠主要原因之一。

3.3药物因素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普遍减退,易患多种疾病,某些病症常是干扰睡眠的主要原因,如睡眠呼吸障碍、搔痒症、咳嗽、喘息、疼痛、尿频等。上述病症需服用多种药物,有些会产生的副作用而影响睡眠,其中包括中枢兴奋剂利他林、苯丙胺、茶碱、降压药等;长期服用某种药物骤然停用会出现反跳性失眠,如镇静催眠、抗精神药等。

3.4环境因素的影响

睡觉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不良的睡眠环境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如卧室的温湿度、各东西的摆放及室内墙壁的色调等。

4 老年睡眠障碍的对策

4.1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①遵循生物钟的变化, 一是要适应生物钟的变化,早睡早起;二是要调节生物钟的变化,使睡眠的生物钟状态尽量与自然周期同步。此外,还要注意午睡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②注意睡姿, 睡姿以“卧如弓”为佳,尤以右侧卧为好,可有利于肌肉组织松弛,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右侧卧过久,可调换为仰卧。③睡前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喝大量水;平时不要在觉醒状态下长时间躺在床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做柔软操,听催眠曲等;睡前可适当饮少量热牛奶。

4.2注意日常饮食

①晚餐应该吃得早一点,宜安排在就寝的两、三个钟头以前,且留意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一些豆制品、鱼、蛋、肉、炒过的蔬菜等。②烦躁不安时,喝上一杯糖水,因为糖开水能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血清素,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进入安眠状态。③睡前喝上一杯牛奶或者喝一小碗小米粥,能使人产生睡意。

4.3心理行为治疗护理

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睡眠形态改变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原因是:①老年人在家里因年事已高,身体健康状况欠佳,觉得自己不被家人重视是多余的人。②丧偶,时常怀念过去。③离休后感到前途渺茫,常觉得无事可干,缺乏生活自信心,思想负担重,导致入睡困难,易醒或睡眠维持时间短。因此,社区医护人员要针对这些情况,做好老人睡眠的个性护理,积极协助老年人及时疏泄其负性情绪,让他们知道保持情绪稳定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性,努力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4.4维持合适的睡眠环境

①卧室内不要摆放绿色植物、鲜花。睡眠时室内空气要新鲜、流通,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②卧室内最佳温度为18-22度。人体在这个温度内感觉最舒适,所以比较容易入睡。③卧室墙壁的色调以淡色为主。淡绿色,红色等凝重的色彩容易让人兴奋,无法入睡,对于焦虑型失眠者更是大忌。抑郁型失眠者则应避开蓝色、灰色等使人消沉的暗淡颜色。④卧室窗帘选用厚实的面料可以遮光隔音。⑤合适的枕头。高15~20厘米的枕头最合适。

参考文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183.

[2]蒋平,裴应菊.社区老年人失眠原因调查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05,13(7):47-48.

[3]杨东,冯永平,赵玉萍.老年人的睡眠及睡眠障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0(1):58.

[4]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2006,17(1):114-115.

[5]张文莉,壬士雯,李玉峰.不同年龄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心脏觉醒反应[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4(3):154-156.

[6]杨亚娟,费才莲,张军红.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护理杂志[J].2006,23 (10) :14

[7]李建民,陈长香,等.不良睡眠习惯与老年人睡眠习惯相关[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篇2

【关键词】 老年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睡眠质量会逐渐下降〔1〕,而睡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2〕。研究表明〔3〕,睡眠障碍是其他潜在情绪或躯体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但老年人睡眠障碍经常被医师忽视,失眠症状被伴随的躯体疾病掩盖〔4〕。因此,了解老年人睡眠障碍现况及其不可干预和可干预的影响因素,可为采取非药物应对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间采用按比例男女、城乡分层抽样方法对22个省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2 200(100份/省)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 102份,回收率为95.5%。受访对象年龄60~106岁,平均年龄(67.26±6.26)岁,其中男性1 075(51.1%)人,女性1 027(48.9%)人,城市1 043(49.6%)人,农村1 059(50.4%)人;小学及以下1 134(53.9%)人,中学721(34.3%)人,大专及以上247(11.7%)人;退休前从事职业为主要脑力劳动者437(20.8%)人,主要体力劳动者1 107(52.7%)人,脑体兼有者325(15.4%)人,不工作者233(11.1%)人;北方1 347(64.1%)人,南方755(35.9%)人。

1.2 调查工具 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用来评判睡眠质量,量表按照要求经综合分类成7项,每项按0、1、2、3分记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的标准〔5〕,单项得分>1分,表明该项存在睡眠问题;②自行设计影响因素调查表,量表经预实验的重测信度为0.92。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44名本科生担任,调查前统一培训,明确调查项目,并培训睡眠健康教育知识,经考核合格后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统计。

2 结 果

2.1 老年人整体睡眠状况分析 2 102名老年人中1 048人总分>7分,占49.9%。PSQI各因子得分情况:睡眠质量(1.18±0.71)分,入睡时间(1.25±0.95)分,睡眠时间(0.74±1.01)分,睡眠效率(1.13±1.21)分,睡眠障碍(1.29±0.59)分,安眠药物(0.25±0.63)分,日间功能(1.33±0.79)分,总分(7.19±3.84)分。睡眠质量项>1分者637人,占30.3%,入睡时间项>1分者739人,占35.2%,睡眠时间项>1分者477人,占22.7%,睡眠效率项>1分者771人,占36.7%,睡眠障碍项>1分者685人,占32.6%,安眠药物项>1分者170人,

占8.1%,日间功能项>1分者780人,占37.1%。

2.2 老年人PSQI得分的一般因素分析 见表1。PSQI得分总分与各单项因子分与地区、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目前是否从事工作等有关,南方、女性、农村、文化程度低者、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

2.3 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表2显示的是依次顺序,其中R2值越大,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表1 老年人PSQI得分的一般因素分析表2 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9.9%,平均总分高于7分,单项中5项平均得分高于1分,提示老年人睡眠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睡眠障碍会使老年人免疫力降低,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应重视老年人的睡眠问题,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PSQI得分总分与各单项因子分与地区、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目前是否从事工作等有关,南方、女性、农村、文化程度低者、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差异有显著性。南方差于北方可能与南方地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与子女交流及存在某些与睡眠有关的生活习惯有关;女性差于男性可能与老年女性对家庭关系、儿女前途、甚至第三代人的生活琐事较男性更为关心,处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容易受家庭生活影响有关〔6〕;农村老年人中大多是文化层次较低,对于如何保健和如何科学睡眠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学习,这也是造成睡眠差的主要原因;目前正在工作者老年人睡眠质量差,与工作压力有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身体状况>睡前想事情>睡前想如何入睡>患病情况>南北方>年龄>文化程度>是否规律三餐>退休前职业>性别>距离晚饭后睡觉时间>灯光亮度>睡前是否泡脚>睡前是否喝饮料>是否固定时间起床>是否午休>睡前情绪状况>城乡>现在职业>睡前洗热水澡>晚饭情况>睡前活动情况,提示应关注老年人睡眠的影响因素。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老年人正常的睡眠改变,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应用镇静催眠药之前,首先试用非药物治疗,包括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控制刺激、睡眠限制等〔4〕;也可采用中药足浴按摩达到养血安神、解郁的效果,同时通过足底穴位按摩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安神和助眠作用,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障碍有肯定疗效〔7〕。

参考文献

1 赵 瑛.老年神经精神病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08.

2 陈长香,岳静玲,李建民,等.离退休老年人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5367.

3 关月嫦,黄如意,梁娜红.离退休老年人1000例睡眠卫生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5):312.

4 刘永华,伏杭江,葛才荣.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903.

篇3

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因素

不良睡眠及生活习惯:睡眠无规律;白天睡得多;因担心睡不着而早上床;睡前太兴奋,剧烈活动,吸烟,饮酒,睡前饮浓茶或咖啡;床上娱乐兼办公等。

环境因素:更换环境、室内光线过强、环境嘈杂等。

情绪因素:由于老年人思维专一而固执,遇到问题会反复考虑,直到问题解决;如果百思不得其解,将直接影响睡眠。

药物因素:老年人因其他疾病使用的很多药物可以导致失眠,如兴奋剂、激素、甲状腺素、茶碱、喹诺酮类抗生素、中枢性抗高血压药等。

躯体疾病因素:老年人躯体疾病常常较多,如急慢性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衰、胃食管反流、前列腺疾病的夜尿增多等均可干扰睡眠。神经科疾病如:帕金森病、痴呆、卒中等也是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社区干预措施

指导老年人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按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休息、准时上床、准时起床,就寝时便可条件反射地自然进入睡眠状态。指导老年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有氧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爬楼梯、打太极拳、跳健身舞、骑自行车等,每天坚持30~60分钟,可使身体产生疲劳感,利于入睡。午睡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超过1小时。不要在床上读书、看电视或收听收音机。

合理的饮食时间:晚餐时间最好在睡前2小时,晚餐清淡少量,以避免消化器官负担过重,既影响消化,又影响睡眠。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兴奋饮料。

做好老人睡前个人卫生:清洁口腔、洗脸、洗手、排空大小便、清洁会阴和臀部;进行温水洗脚,一方面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使足部血管缓慢扩张,血流增加,从而减小供给头部的血流,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降低,起到催眠作用。

选择正确的睡姿:睡眠的姿势应从自然、舒适、放松、不影响睡眠为原则。最科学的是曲膝右侧卧位,这样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舒畅,还可以使心脏、肺和胃肠的生理活动降到最低。对于由于躯体疾病影响睡眠的老年人,要使其在放松的情况下,采取舒适的卧位睡眠。

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和舒适的睡眠用品:睡眠环境应安静、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光线暗淡适合。选择合适的床,根据季节增减褥子和床垫,选择软硬度适中的枕头,高度一般以10cm左右为宜,选择舒适的床单、被褥,清洁、平坦的床单,被褥轻软,可减少和避免对皮肤的刺激,有助于促进睡眠。

积极治疗躯体疾病:鼓励老年人积极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躯体疾病,消除或减轻病痛的折磨。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能导致失眠的药物,以避免因药物因素而引起失眠。

稳定老年人的情绪: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指导家庭人员主动参与改善老年人睡眠的工作,帮助老年人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被动,指导老年人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使他们情绪乐观、稳定。

用药指导:当所有促进睡眠的方法都无效时,告知老年患者应遵医嘱谨慎使用安眠药,镇静剂可帮助睡眠,但也有许多不良反应,如易在体内蓄积和产生依赖,还有抑制呼吸、降低血压、影响胃肠道蠕动和意识活动等,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反应及安全(睡前上床后给药,避免药物发生作用,造成摔伤等意外),避免长时间使用安眠药产生抗药性。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生理现象,睡眠能保护大脑皮质细胞,使其免于衰竭和破坏,同时又使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一般认为,60~70岁的老年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睡眠9小时,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每天睡眠10~12小时[2]。随着社会卫生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加快转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普遍开展。家庭健康医生应掌握包干家庭老年人的睡眠情况,针对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因素,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上门服务、电话联系等方式予健康指导,以保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