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老年医疗健康服务

老年医疗健康服务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09:36:41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老年医疗健康服务,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老年医疗健康服务

篇1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较小,医疗服务的水平较低,目前为止还“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目标还未实现。

(二)资金来源紧张。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占社会医疗总支出的比重很大,而目前有经济能力的缴纳保费人数却在下降,这种医疗保险费用的收支不平衡使得我国医疗保险资金更为紧张。

(三)我国医疗保险范围覆盖范围小,并且有明显的城乡和地区不平衡现象。

(四)我国医疗服务差距大,保障水平不平衡。

二、具体分析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支出与健康的影响

就国内外的医疗保险的研究分析出,医疗保险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同时,充分的证据表明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消费者的医疗服务需求相应增加,也表明保险会减少自付医疗支出)医疗保险覆盖率的增长引起更多65岁以上老人医疗服务利用,降低了老年人医疗自付支出,更好的改善了老年人健康水平。从影响老年人健康和医疗消费行为的因素出发,研究的样本中选择模型和两部模型,通过对老年人医疗支出中存在的内生性和样本中选择偏误情况的控制,利用函数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估老年人在医疗保险的存在下的医疗支出,以及老年人自我健康评价(排序模型,P客观的健康测量方法),全面分析了医疗保险对我国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和老年人医疗自付支出比重,同时评估了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排序模型,分析表明:医疗保险在促进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水平的提高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中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就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和影响进行评估,表明城城镇居民的健康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作用下促进效果不太显著,然而老年人就医人群的医疗服务利用却有显著的提升,健康与营养2009调查数据验证了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公平目标的偏离程度,这项调查表明我国有收入人群中高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相对更好,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险虽然以保证人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平等为原则,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覆盖范围较小的因素下却也扩大了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不均衡特点。今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出医疗保险确实有逆向选择的存在,我国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仍然较难完全有效解决,这种逆向选择是社会背景下和现实状况难以避免的情况下真实存在的。它的存在说明另外医疗保险的一些弊端和难以平衡的不公平性。这需要更长久的分析以及实施解决办法,这也成为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篇2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field survey of Jiangsu province w here the aging extent is high and analyses the medical consumption of the old pe ople in the rural area on the Twopart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hysiol ogical features and disease modes of old people make them face with more health risks and need more medical consumption. Also, the inpidual and family situati ons,income, health, the severity of illnesses an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have decisive influences upon the old people’s medical consumption in the rura l area.

Key words:aging; medical consumption; decision to see a doct or; medical care expenditure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老龄化速度居世界首位,伴随着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和老龄化速度快速提高, 社会在养老保障、老人福利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江苏是全国 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省份之一,根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6年,全国老年人 口抚养比①为12.72%,江苏省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4.95%,名列全国第4,其中,农村老 年抚养比达到17.83%,高出城市6.16%。农村老龄化速度快于城镇的原因在于农村剩余劳 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转移的主要对象是年轻人,农村和城市的年龄结构也因此发生了 变化。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强调人在进入老年阶段 后应继续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因此,在老龄化的背景下探讨农村老龄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医 疗服务的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文献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利用的研究主要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医疗消费和就 医状况的分析,顾大男基于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高龄老人患 病能否得到及时医治的状况,结果表明农村高龄老人不能得到及时医治的比例略高于城镇[1];任远初步探索了老龄消费市场的特征,提出老龄人口由于生理衰老形成了以“ 护理服务”、“护理商品”和“护理设施”消费为主的老衰老龄市场[2]。然而, 现有相关文献大多仍主要集中于对城市老年人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利用的研究[3-5] ,缺乏对江苏省这一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分析,对江苏省老年人医疗与健康相关问题 的研究仅见于黄润龙等,他们对江苏省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龄老人的 婚姻、家庭、性格和精神需求、生活自理能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健康状态等问题 [6]。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江苏省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 的特征,构建两部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老年人就诊决策与医 疗支出的影响 因素,为政府应对农村老龄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特征

本文数据来源于2007年11月对江苏省北部5市(每市各选择一县:新沂、东海、涟水、泗洪 和响水)农村居民(包括年轻人样本和老年人样本)健康状况及医疗消费的调查。调查内容包 括农村居民的个人和家庭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医疗消费情况、参加合作医疗的 情况等。调查实行面对面询问填写调查表的形式,样本兼顾了各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收 入水平和居民年龄结构等,最后获得985个农村居民有效样本,其中,18~59岁的年轻人样 本为803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样本为182个。本文采用了老年人样本进行研究,总结了调查 地区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特征:

1.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年轻人更差,慢性病发病率较高

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消费来源于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改善或保持,这是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而制定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政策的出发点。调查结果显示(表1),农村老 年人自我评价健康状况为一般的比例最多,约占总样本的38%,自我评价差和良好的比例相 当,自我评价健康状况非常好的比例最少,仅占8.24%。老年人样本和年轻人样本相比,年 轻人自评健康状况差的比例比老年人低18.4%,而自评健康状况为良好和非常好的比例均明 显比老年人的高。从有无慢性病指标来看,老年人样本有慢性病的比例占40.11%,远远高 于年轻人,而且,老人所患慢性病病种主要是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呼吸道 疾病和糖尿病4种。

2.老年人患病的概率高,但因经济困难应就诊未就诊的可能性也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有86.26%的老年人生过病,但在患病的样本中,只有87.90 %的老年人前往诊所或医院就诊,有12.1%的样本应就诊未就诊;在就诊的样本中,看门诊 的比例占到85.51%,住院的比例占14.49%。然而,年轻人患病的概率略低于老年人,进一 步分析显示,老年人应就诊未就诊的原因大多是经济困难,占各种原因的57.14%。

3.老年人医疗支出较高,但收入水平较低,疾病经济负担更为严重

调查样本的老年人在过去一年的医疗支出均值为1361.66元,高出年轻人403.15 元。然而,调查样本的老年人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819.4元,比年轻人家庭人均纯 收入低603.63元。这说明,老年人的疾病经济负担更为严重,他们会将更多的钱用于看病 就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发生衰退,患病的概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医疗服 务需要,但由于老年阶段收入较低,面临更为严重的疾病经济负担,因此,老年人群因为经 济因素导致的应就诊未就诊的问题更为突出。

三、老年人口医疗消费的影响因素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消费特征以及医疗产品自身的特征,本文将影响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因素 分为以下几类:

1.个人和家庭特征

影响医疗服务需求的个人和家庭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家庭人数。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男性的预期寿命均低于女性,这可能是生理因素决定,也可能是男性 在年轻的时候对身体的折旧更大;生老病死的生理规律决定了个体随着年龄的增大将需要更 多的医疗服务,年龄程度不同,对医疗服务的消费也可能会存在差异;受教育程度也可能对 医疗消费有潜在的影响,越是受过较好教育的人越有预防和就诊的意识,他们生病带来的机 会成本更高,同时,受过较好教育的人可能已经具备更好的自我护理能力而拥有良好的身体 状态,因此相对减少了他们患病后的医疗服务支出;单身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可能 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影响到医疗消费;另外,文献研究表明,家庭人数也是医疗服 务消费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人数多的家庭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关怀和照顾更多,有利于老 年人优良健康状态的保持,减少医疗消费。

2.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

老年人医疗消费这一购买行为来源于对医疗产品或服务的需要,其功能在于延长寿命、恢复 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因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是影响医疗消费的重要因素。老年人首 先感知到的健康问题决定他是否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本文采用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史和疾 病严重程度3个变量反映老年人对自己是否需要消费医疗服务的感知。健康状况差或患有慢 性病的老年人平时可能会更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更注重医疗服务方面的消费,慢性病患者 会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了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强度,所患疾病不严重时, 老年人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就诊,当感知到疾病越严重时,他们就诊的可能性越高。

3.经济因素

影响医疗消费的重要变量还包括经济因素,例如,收入、价格和是否参加合作医疗等。收入 增加意味着支付能力提高,这将促进居民医疗服务消费。大量研究表明,医疗产品是一种正 常商品,医疗品价格的下降会促进人们对医疗品的消费。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联 系主要依靠医疗服务价格的变化来实现,因此,要获得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作用的相 关信息,关键取决于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老年医疗保险是一种疾病经济风险分摊的形 式,这种第三方支付的特征间接地降低了老年人支付的医疗服务价格,当前在中国农村实行 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具有这样的功能。

4.生活方式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8项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滥用药物、体育活动 少、高热量和多盐、轻信巫医、社会适应不良和破坏生物节律。吸烟会导致癌症、冠心病、 肺病等疾病,目前,烟草的使用是世界死亡增长最快的原因之一;过度饮酒对人体肝脏和脑 神经的危害最大,导致肝病、心脑血管疾病。

5.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老年人的身体活动能力远不如年轻人,因此,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的方便程度也是影响 他们是否就诊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医疗支出来测度的医疗消费,其内涵不仅包括数量,也暗 含了质量,因此,考虑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时应加入医疗服务质量因素。治疗效果或许是医 疗服务质量的最直接的指标,但难以量化,较直观的测评方法是老年人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 和服务态度的评价。

四、农村老年人口医疗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1.模型选择

本文选取两部模型法,采用是否就诊和医疗支出两个指标考察老年人的医疗消费行为, 其依 据主要在于医疗支出有别于其他一些变量具有特殊的分布特征。第一,在一定时期内,有相 当一部分居民没有进行医疗消费,即医疗支出为零,然而,这部分零医疗支出是实际支出而 并非潜在支出,因此,不能选用类似工资方程的Heckman两阶段法;第二,非零医疗支 出高 度有偏,这反映了如果采用线性回归将导致模型残差也不服从正态分布,不满足线性回归的 基本假设。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均值为1361.66元,标准差为 4135.935,偏度系数为6.5332,峰度系数为49.6532,这说明 调查样本的老年人医疗支出也呈非正态分布。由兰德实验室提供的两部模型法解决了以上问 题,它将居民医疗消费行为分成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就诊概率模型,分析是否就诊的决策行 为,公式(1)中Ii表示第i个人就诊的概率,当Ii>0时,医疗支出为正,Xi为第i个个 体的特征变量。第二个阶段为医疗支出模型,分析医疗支出水平的决定因素,公式(2)中MEDi为第i个人的医疗支出,第二阶段的方程只有在第i个人就诊的条件下才成立[7] 。

Ⅰ:Ii=Xi+βlE1i,E1i~N(0,1)(1)

Ⅱ:1nMEDi=Xiβ2+ε2i,ε2i~N(0,σ2)(2)

模型的第二阶段将医疗支出取对数,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疗支出的非正态分布。对本调查老 年人医疗支出取对数后进行正态性检验,偏度系数为0.022,峰度系数为2.37,卡方值为3 .93,相伴概率p值为0.1404,这说明取对数后的医疗支出已服从正态分布。

2.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两部模型和江苏省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就诊概率模型和医疗支出模型, 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就诊概率模型为probit模型,因变量设定为是否前往医疗机构就 诊(是=1,否=0);医疗支出模型为对数线性模型,因变量为医疗支出的对数。

首先看就诊概率模型,模型通过了联合性检验,回归总体是显著的。变量“ 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数”、“家庭人均纯收入”、“是否参加合作医疗”和 “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影响江苏省农村老年人就诊决策的主要因素。女 性就诊的概率高,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中女性患病的概率更高,也有可能是在女性和男性老 年人都患病的情况下,女性更注意对疾病风险的规避而寻求医疗消费。变量“受教育年限” 的系数符号为负,说明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就诊的概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低的老 年人本身身体状况更差,更容易生病就诊。家庭人数与就诊概率呈负相关,这说明家庭规模 越大,可以降低老年人就诊的概率,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人数多的老年人身体更健康,生病后 得到子女的照顾也充分,因而同等情况下比家庭人数少的老年人就诊的可能性更小。变量“ 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系数为正,说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经济水平的提高可能会促进 老年人医疗消费,通过计算弹性值,老年人就诊概率的收入弹性为0.033,说明当老年人家 庭人均纯收入提高1%,就诊概率提高0.033%。“是否参加合作医疗”也是影响老年人就诊 决策的主要因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医疗费用实行分段按比例报销,这相当于降低了老年 人医疗消费的价格,因而能促进老年人就诊的概率。本文将全部样本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4 类:没生病、轻微、一般和严重,回归结果显示,疾病的严重程度是老年人就诊的主要影响 因素,所患疾病越严重,老年人就诊的概率越高。另外,变量“年龄”、“单身”、“医疗 服务价格”、“健康状况”、“慢性病”、“吸烟”、“饮酒”和“交通时间”均未通过显 著性检验,不是影响老年人就诊决策的主要因素。

模型二医疗支出模型也通过了联合性检验,回归总体是显著的。布罗施—帕甘(Breusch-Pag an)检验结果为卡方值0.10,相伴概率为0.7473,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方差膨胀系数 (VIF)均值为1.99,最大值为4.72,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总的来说,“教育年 限”、“健康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是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 。老年人受教育年限与医疗支出呈正相关,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在医疗产品或服务上 的支出越多;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差,医疗支出越高;所患疾病越严重,医疗支出越多;医疗 服务质量越高,医疗支出也越高。其他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不是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决定 因素。从符号上看,男性的医疗支出比女性更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医疗支出越高; 单身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更高;家庭人数越多,家庭中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越低;家庭人均纯收 入越高,家庭中老年人医疗支出越低,可能的解释是收入增加带来的健康效应使老年人身体 健康状况更为优良,因而医疗支出更低,这在封进等的研究中已得到证明[8],她 将收入水平对医疗支出的影响分为两种效应:一是直接效应,即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对 健康的需求增加,因而医疗支出水平更高,二是间接效应(健康效应),即通常收入较低的 人健康状况较差,出于对风险的规避,医疗支出较高。本文的结果证明了在本次调查中,收 入水平对医疗支出的作用表现为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即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居民的健 康状况,使得医疗支出较低。医疗服务价格对老年人医疗支出的价格弹性为-0.2094,表明当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时,会促进老年人对医疗品的消费,医疗支出增加。老年人 参加合作医疗会增加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这是因为虽然合作医疗降低了医疗服务的价格,但 促进了对医疗服务数量的消费而导致医疗支出较高。另外,吸烟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更低,饮 酒的老年人医疗支出更高;老年人到服务态度较好的医疗机构就诊,其医疗支出也较高。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带来了一系列的老年人问题。江苏省是全国率先进入老年社会的 地区之一,目前的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水平也较高,因此,研究江苏省老龄化过程中 老年人医疗消费问题具有代表性,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和政策含义:

第一,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征和疾病模式决定了老年人群面临更大的 健康风险,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差,患慢性病的概率更高,更注重医疗和服务方面的消费。 但由于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因经济困难应诊而未诊的可能性也较年轻人更高,疾病经济负 担更为严重。本文认为,对于社会来讲,老年人问题的本质不是人口老龄化本身,而是对社 会养老保障、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老年人福利等制度的挑战。

第二,一般来说,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老年人更希望自己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亲情对 老年人良好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的保持有积极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家庭规 模大有利于减少老年人对医疗的消费,医疗支出也较低。如果我们能为老人提供一个温暖的 家庭氛围,为独居的老人提供家庭式集体生活的福利院,使老年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是社会 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减少老年人医疗消费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政府对老年人救助的供养方 式一般分为家庭供养和集体供养,本文的结论为集体供养提供了一个科学依据。

第三,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老年人更倾向于规避疾病风险,导致就诊概率增加,但由于收入 带来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而导致经济状况好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好,具有更低的医疗支 出。因此,相应的政策含义是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对医疗服 务的利用,这样可以降低医疗支出,节约社会医疗资源,有效地控制社会医疗卫生费用。

第四,控制医疗服务价格可以促进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使经济困难应就诊而不能就诊 的老年人能进入医疗市场就医,使他们获得充分的治疗。目前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就是通过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给予居民补贴,促进了老年人医疗服务的利用。

第五,实证分析也表明,医疗服务质量也是影响医疗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验证了医疗支 出本身已包含医疗服务质量这一要素,为我们以后研究医疗支出的决定因素时需要考虑医疗 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顾大男.中国高龄老人就医及时性状况研究[J].人口学刊,2002(3):54-60.

[2]任远.老龄消费市场初探[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5(3):46-49.

[3]孙明艳,刘纯艳.关于城市社区老年人日常医疗消费的调查与分析[J].天 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1):30-32.

[4]赵君兰,王小平,王静.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就医方式调查报告[J]. 河北医药,2003(7):531-532.

[5]陈卫民.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资源与照护供给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4 (S1):117-120.

篇3

通过开展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活动,推进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先政策,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和环境,提供老年友善服务,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维护和保障信息化时代下的老年人合法权益,提升老年人看病就医满意度。

到2021年,5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到2022年,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二、创建范围

2021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圣和老年病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必须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鼓励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到2022年,县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三、具体措施和创建内容

(一)老年友善文化

1.各医疗机构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老年友善文化氛围。

2.机构愿景或文化中有关心、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权益,维护老年人尊严等内容。

3.职工手册、行为守则等规范中有对老年人态度、行为和用语等要求。

(二)老年友善管理

1.建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

2.建立具有老年医学服务特点的技术规范和持续改进机制。

3.建立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知识、技能等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4.建立老年患者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医联体的协作管理模式。

(三)老年友善服务

1.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挂号方式。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畅通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为老年患者就医提供方便。根据老年人患病特点和就医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医联体的核心医院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预约号源,方便老年人通过村(社区)预约转诊就医。

2.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智能设备配有人工值守。有专/兼职社会工作者承担老年人服务相关职责,挂号、收费等设有人工服务窗口及现金收费窗口。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机构入口可通过增设老年患者“无健康码”通道、配备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健康码查询等方式,协助没有手机或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人通过手工填写流调表等方式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

3.县内各二级综合性医院要在老年医学科或内科门诊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有条件的二级综合性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到2022年,县内二级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50%。要积极开展老年专科门诊、用药咨询、营养评估、护理门诊等特色服务。开展老年人综合评估和老年综合征诊治,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对老年患者高风险因素给予早期识别与干预,保障医疗安全。

4.拓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领域。县中医院要以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或老年病科为依托,综合性医院要以中医科为依托,加强中医特色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村(社区)、向家庭、向养老服务机构延伸。

5.大力发展老年照护服务。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要结合实际,可通过签约、巡诊、健康扶贫、老年健康管理等多种方式为确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展上门诊疗、康复、照护、失能评估、医养结合等个。鼓励县内各二级综合性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富余编制床位开设康复、护理床位。

6.注重对老年综合征、衰弱、失能、失智的评估与干预,开展多学科合作诊疗,鼓励患者及其照护者参与照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7.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高风险筛查,重点开展跌倒、肺栓塞、误吸和坠床等项目,建立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高风险筛查后知情告知制度。

(四)老年友善环境

1.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便利性、适老性,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

2.机构内标识醒目、简明、易懂,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3.机构内地面防滑、无反光。设置有无障碍卫生间,门宽应当适宜轮椅进出。

4.适老性病房温馨整洁。病房中应当配有时钟和提示板,温、湿度适中,家具稳固。

5.门急诊、住院病区配备有辅助移乘设备(如轮椅、平车等),并方便取用;主出入口处有方便老年人上下车的临时停车区和安全标识;所有出入口、门、台阶、坡道、转弯处、轮椅坡道及信息标识系统等的设置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四、创建标准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价标准由上级卫生健康部门印发后另行印发。

五、创建程序

(一)医疗机构自评。各医疗机构对照本方案进行自评,自评合格的医疗机构,填写《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申报表》,2021年3月底前向县卫生健康局申报。

(二)县级初审。县卫生健康局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的医疗机构,在《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并上报。

(三)市级复审。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对初审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复审。2021年7月10日前,对复审合格者上报省卫生健康委。复审合格者作为“敬老文明号”等评先评优重要参考的基本条件。对达不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标准的单位,将适情况取消“敬老文明号”等相关荣誉称号。

(四)省级审核。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对复审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审核,审核确定为“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向社会公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