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10:23:16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篇1

【摘 要】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4 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52 例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等多个指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效果分析

高血压属于世界性疾病,这类患者又多伴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等,因而高血压患者应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通过国外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得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工作的效果非常显著[1]。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的主要参与者为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实施至关重要。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3 例为男性,43 例为女性;年龄在33~70 岁之间,平均为(54.23±2.3)岁;病程为1~26 年,平均为(11.2±2.1)年;将所选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1.2 高血压诊断标准通过台式血压计由专业的护士或者医生进行测量,每次测量中间间隔1 分钟,连续测量两次,每项高血压诊断数据和分级标准以指南为准,最终将收缩压不低于140mmHg,舒张压不低于90mmHg 作为诊断高血压的界限值。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

(1)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正确评估,进而制定相关的资料方法[2]。

(2)及时监测,定期随访。提升对患者血压监测的力度,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定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应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的知识,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宣传的知识,提升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度,促进疾病的康复速度。

(4)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不但要治疗身体所患的疾病,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实施心理指导,加快疾病的愈合。

(5)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

1.4 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经过一年治疗后的心理、血压下降、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运用spss15.0 系统软件,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均数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社区高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而,要对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进行高血压患者护理力度并不好,具体表现为患者没有得到定期的检查,也无法对近期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医患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内容比较局限等等,这不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预防[4]。根据上述的问题,需要制定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多项规章制度,例如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优活动,最大限度的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其能够更好的对病情进行了解,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增加医务人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对就诊患者合理安排,掌握好治疗、诊断、会诊的时间,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疾病的保健和预防工作,因而要实施教育课程,但是社区中大部分人群为老年人,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因而,其对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不多,有些事情不注意也会加重病情。

(3)提升检查护理工作的完善性。高血压患者因长时间被疾病所困扰,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对其内心真实想法进行了解,消除其恐惧心理,根据疾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保证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疾病做到可防可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爽, 刘俊英, 张计兰.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J]. 护理研究,2011,20(15):542-543

篇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75-02

任何医疗体系不仅仅是靠医疗援助,其中也取决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在最近一段时间,研究了护理人员特点,从他们的角度影响病人的健康结果,如死亡率、不利影响或可避免的并发症。在研究中可证明初级护理保健对控制慢性疾病是更有利的。衰老、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高血压越来越流行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文献报道[1],国内成年人中18.5%人群患有高血压。HBP治疗和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心血管疾病。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们对社区112名成人高血压患者进行初级护理保健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黄冈市黄州城区长青小区、南湖小区、遗爱湖小区11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高血压诊断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30~40岁,7人;40~50岁,26人;50~60岁,18人;60~70岁,29人;70~80岁,32人。性别,男,54例;女,58例。经济状况,收入1000~2000元/月,15人;2000~3000元/月,46人;3000~4000元/月,27人;4000~5000元/月,15人;大于5000元/月,9人。诊断,Ⅰ期高血压患者48人,Ⅱ期高血压患者54人,Ⅲ期高血压患者10人。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经济状况、诊断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二)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措施、用药指导和高血压知识宣教。干预组给予初级保健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

初级护理保健工作,主要包括:

1.用药指导。(1)利尿剂。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和氯噻酮。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排钠,减少细胞外容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压下降。以双氢克尿塞为例,每天剂量不超过25毫克,每日2~3次。(2)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拉贝洛尔。主要机制是抑制中枢和血流动力学自动调节机制,达到降压效果。以美托洛尔为例,每天剂量不超过25毫克,每日3~4次。(3)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代表为硝苯地平,后者代表有维拉帕米和地尔硫草。降压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达到降压的目的。以硝苯地平为例,起始量为10mg/次,每日3次。维持量为10~20mg/次,每日3次。

2.家庭随访。初级保健护理工作中,安排护理保健人员对三个小区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家庭随访的形式可以有:电话约谈、网络群联系、上门家访、社区问卷等,了解患者的血压动态监测情况,及时获得患者治疗反馈信息。

3.饮食指导。合理饮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饮食以清淡为主,应注意限制钠盐,每日摄取食盐不宜超过6g。饮食中要做到,少油腻,少糖,低胆固醇,不宜过饱。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所含胆固醇偏高,尽量少吃。饮食中可以较多摄入的食物有:水果、粗粮、蔬菜。告知患者高血压与肥胖的关系,督促患者进行体重控制。

4.生活方式指导。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生活中要做到禁烟,限酒,告知患者和家属烟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取得家属的支持,和工作人员一起督促和协助患者对烟酒进行有效控制。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对保持血压的平稳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不高的患者,可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或者热水泡脚等,以帮助入睡。此外,高血压患者应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运动与锻炼,如每天散步30~60分钟、慢跑、气功、太极拳等运动。

5.定期复诊。初级护理保健工作中,要督促患者按时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以便进一步检查有无并发症,让疾病得到早期的诊断与治疗。

6.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调查和教育需求评估,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喜欢的教育方式和最新了解的疾病知识等,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可以定期开展高血压社区专题讲座、组织看录像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用药、危险因素、并发症。帮助患者掌握正确使用血压仪检测血压的技能。对文化程度偏低或理解接受能力差的患者,可以随访时做好家属工作,使其帮助病人了解相关高血压知识。

7.心理护理。高血压的长期治疗和终身用药,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这些负面心理因素不利于高血压的控制[2]。初级护理保健工作中,通过向患者讲解负面情绪对高血压升高的危险性,帮助减轻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及致病性心理因素,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三)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方面。共由74个条目组成,每一个条目评分为1分(极不满意)~5分(非常满意),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二、结果

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在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心理领域、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初级护理保健工作干预组提高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

三、讨论

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疾病,若认识到位,措施得当,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3]。传统的护理模式是患者出院便意味着患者与医院的关系告一段落。初级护理保健是将医院高质量的专业水平延伸到家庭,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进行饮食以及生活方式方面干预和指导,提高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研究表明,护理咨询每年平均增加的时候,社区高血压患者控制高血压情况会得到改善。家庭高血压患者有更多健康教育的护士帮助,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疾病,护士的影响力改变病人的生活方式。当前形势要求护士走向主导作用,由于年龄和慢性病的增加,该研究提供了证据,初级保健护理视为更有利于家庭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84-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8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符合高血压诊断的患者96例,其中,男80例,女1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2岁。

1.2 方法

采集病史:记录在发病阶段产生的最高血压及治疗效果,包括当前和过去抗高血压时应用的药物及其效果,确立影响高血压的后天因素(肥胖症、精神压力、体育活动量、饮食习惯、季节差异、酒精消耗量)。采用卧位或坐位,需测3次,间隔3~4min,取平均数。

1.3 诊断标准

一般情况下,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

2 治疗及护理

2.1 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选用利尿剂、神经系统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并采用药物的,合应用,其优势在于产生协同疗效,能够合理递减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降压不宜过于着急,以缓冲降压为主,同时不宜将血压降至太低而阻碍对心、脑、肾的供血,一般以150/100mmHg为宜。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休息、快速降压外,高血压脑病时给予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

2.2 护理措施

2.2.1 合理饮食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联,食盐的摄入量过多可使血压升高,饱餐与甜食易导致人体变胖,肥胖促进血压升高。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蛋白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还可以防止便秘。

2.2.2 适当做一些户外运动。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应选择适当的项目,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而要量力而行。根据高血压患者个体健康状况、年龄以及个人的爱好来决定运动量。

2.2.3 合理的饮食是高血压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保护措施。

3 结果

96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①肥胖症患者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体重增加与否是监测高血压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标尺。合理控制饮食和增加体育活动是保证体重正常的良好方法。②食盐的摄入与血压呈正比。血压对盐的敏感性通常涉及种族、精神状况、社会因素、肾脏功能和饮食等方面。食盐的摄入量对血压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低盐饮食是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治疗方法之一,同时还促进其他降压药的效果。因此,笔者建议每人每日摄入食盐量应在6g之内。③保持好的心情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武阳丰,王增武,高润霖,等.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64-26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