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高血糖健康管理

高血糖健康管理汇编(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0 17:16:0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血糖健康管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高血糖健康管理

篇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历史时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动因性的作用。过去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被忽视,致使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影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变革,新、旧观念的对撞,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生活节奏的紧张,竞争日益加剧,社会生活复杂多变等等。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已成为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关键性问题。

我校作为省重点中学,肩负着为高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而重点中学的学生虽学业优秀,认知水平高,但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与家庭的高期望,面临着学业发展与全面素质发展的巨大矛盾,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难以真正认识和完善自我。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得到尊重和获得成功的快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班队活动等途径进行,但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有效地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利用学科知识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毕竟高中学生主要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堂上,而事实上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在备课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作用,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在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健康心理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那么,在中学如何具体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留心处处皆学问"。各科教师如果都做教书育人的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上结合学科特点做点文章,当一个心理健康咨询师是不成问题的。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教会学生如何塑造良好的个性,如何培养良好的处世能力,适应社会。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1.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学科知识适时拓展,挖掘学科知识的内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处于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趋于成熟,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客观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从被人照顾到自理自学、从佼佼者到默默无闻者的转变,使他们心理产生很大压力,甚至于开始否定自已,这时他们更需要一个更清楚的头脑,一种轻松的心态。于是我们在物理课上讲解压力的概念时对同学们说:"物体间有压力,必定要相互接触且有形变,而长期的心理压力也会使人的正常心理发生形变,形变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就不能恢复原状了。学会调节、释放心理负荷,变心理压力为学习动力;学好物理压力抛开心理压力,你会天天进步。"

在物理中学习参照系时作如下提醒:"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在不同的参照系中会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学会正确分析。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满足于初中、小学时的骄人业绩而不愿面对现实,更不能只看到现在的暂时落后而自暴自弃。我们要保持的心态是:以昨天的成功为参照系,时刻勉励自已,我能行!以现实的环境为参照系,用勤奋证实自已,我能行!"

同样,在处理与同学、老师、朋友的关系时,遇到矛盾要善于多变换参照系来思考问题,要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替别人考虑问题,"用一个善意的微笑来拉近两个陌生的心灵","用两句温馨的话语来化解一个僵硬的面孔"。善解人意,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

在物理课堂上讲《声波的反射--回声》时,我应用了诗人汪国真一首诗《回声》中的几句话:"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你赞美它,它赞美你;你骂它,它骂你;千万不要和它争吵,最后一声总是它的。"学生在耐心体会和琢磨诗句的同时,体会如何与人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以真诚为圆心,以友善为半径的圆","用真诚去换取对方一个笑脸。"同样,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也照样可以要求学生应具备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健康心理。

2.注重学科发展历史的丰富内涵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人类在反复修正、反复深化中改造着自然。

在光学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中三大时期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体会到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17世纪牛顿提出了微粒说,人们因牛顿的威望而排斥了波动说,以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学生进一步理解到科学家是不能讲名人效应的,追求真理就要用实验说话,不能盲从大师。

在认识能量守恒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它的规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在能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永动机--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人们研究了几百年,无数次失败的实验宣告了它永远不能诞生的命运。在总结永动机的设计方案时教育学生:"永动机只能是个神话,是我们眼前的一片海市蜃楼。一种不需消耗其它能量而可以不断创造新能量的机器,是不存在的,它已被置于科学之外。而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每天祈求自已成功而不愿付出努力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知识的财富不能不劳而获,学习中没有’永动机’,勤奋和智慧才是成功的源泉,空想不行动是没有用的!"

3.重视自然学科实验的潜移默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研究物理学问题不仅能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同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的教学目的,而且还可以在其中贯穿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格执行实验室守则,培养学生规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对公物的责任意识和人身安全意识;鼓励学生手、脑并用,大胆创新,将实验误差减小到最低限度,同时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统筹观念及动手能力;在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要求学生做到严密、一丝不苟,强调观测和记录应以事实为基础,绝不能乱凑数据、弄虚作假,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虚假的实验不会得出正确、科学的结论;虚伪的人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和事业的成功!

实验教学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由这个化学教学案例中的化学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

但是在课堂上举这样的幽默笑话产生的教育效果从知识上远不及上面的化学教学案例。后者肯定是满教室的哄堂大笑,活跃的是课堂气氛,而前者是教室里学生安安静静的理性思考,给人以心理智慧的启迪。由此可见,用心地设计几个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星星之火",必然能照亮学生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迷茫而又有时"黑暗"的心田。

4.注意不同领域科学家、文学家、学术伟人的风范熏陶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思想家,是他们的忘我精神揭开自然界的一层层神秘面纱,从而不断地推动世界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各学科中优秀的科学成果及其发明者创造者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马克思在图书馆看书的椅子下的地面坐出了两条深痕,是他对科学知识的不懈追求,也才有了后来的《资本论》;安培追赶马车的执着;居里夫人四年提镭不懈;法拉第为科学的忍气吞声及明察秋毫;普朗克的大胆假设;伦琴在实验室中的奋战;卢瑟福对实验的精密要求及在培养科学后备力量方面的突出贡献等等,都是将心育融入课堂教学的一个个"亮点"。我们在课堂上应能感觉到学生们听到居里夫人的话:"镭是应该属于全人类的"时的心灵震憾;牛顿的高瞻远瞩:"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犹如一针兴奋剂;菲涅耳和阿拉果挑战泊松亮斑带来的不仅是波动光学的繁荣,而且教会了学生如何自信地面对生活的考验;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揭开了闪电--一种人们感到最神秘、最可怕的自然现象的谜底,迷信被破除了,而他为科学甘冒生命危险的壮举和他病逝后简单的墓志铭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身边的所有学生。

可见,在学科教学中用伟人的事例去感动学生,学生在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百折不挠、谨逊严谨、远见卓识的人格魅力和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情感。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新世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现有的书本知识,通过开展与学科教学相联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实实在在的扎实工作,教给学生健康的处世哲学,勇敢地面对社会,从小扬起生活的风帆,不畏艰险,昂首阔步走向成熟。这样才能使中小学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才能扬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追求完美的人性。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河北教育出版社

石国兴

【2】《高中班主任》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班华 王正勇

【3】《教学艺术》

河北教育出版社

薛彦华 王 慧

篇2

高血压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动脉血管压力增高为主要特征[1]。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一旦患病就需终身服药[2]。该病对全身动脉有较大损害,严重危害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3]。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并且由于我国老龄化的加重,该病的患病人群也将占有较大比例[4]。有相关文献报道,中药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突出疗效,为此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150例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150例进行临床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31~68岁,平均(40.32±3.21)岁,病程2~14年,平均(6.12±1.02)年;对照组82例,其中男44例,女38例,年龄32~67岁,平均(41.12±3.03)岁,病程2~14年,平均(6.31±1.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常规西药治疗,10 mg/次,2次/d,分为早晚服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汤进行治疗。天麻钩藤汤的组成成分为:天麻15 g,钩藤10 g,益母草10 g,夜交藤15 g,栀子10 g,黄芩15 g,桑寄生15 g,川牛膝15 g。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脉搏等进行观察。显效: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恢复到正常人水平,临床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血压下降,接近正常人水平,临床各项指标有所改善;无效:血压无下降,临床各项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效4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血压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现恶心、呕吐以及腰痛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国人的身心健康[5]。在中医中,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属于肝肾阴虚[6]。对于该型患者应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为主要治疗方法。天麻钩藤汤的主要成分为天麻和钩藤等,这两种药物均对肝肾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在中医中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高血压的经典名药[7]。在中医中,天麻钩藤汤为治疗肝阳上亢的常用方剂,而且它还有治疗肝风上扰的功效。天麻能够平息肝风,平抑肝阳,而钩藤则可以息风止痉,清解肝火;石决明、黄芩等为臣药,皆有清肝热之功效;益母草有活血之功效,川牛膝能够引血下行等[8];夜交藤具有固肾本养精气之功效;栀子可以清热去火,防止肝阳上亢[9]。方中平肝潜阳,引血下行等是中医辨证思想的突出体现,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治疗达到显著的临床疗效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6-7],天麻钩藤汤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临床疗效显著[10]。

本实验中,研究组显效4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9.2%,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

综上所述,天麻钩藤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全军.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2,10(31):282-283.

[2]洪英.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26-27.

[3]李雅君.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3):76-77.

[4]杜晨光.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154-155.

[5]魏旭群.加味天麻钩藤汤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05.

[6]冯佩明,晓岩,刘洋洋,等.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5):72-73.

[7]刘希宏.中西药物联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2,25(7):9-10.

[8]章玲玲.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11-13.

篇3

入院高血糖不仅在已诊或未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多见,也可发生在以前糖耐量正常患者的急性起病中(即应激性高血糖)。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高血糖,均与不良结局相关。目前虽然对于理想血糖范围的探索有较多试验,但结果却并不一致。

Van den Berghe等最早对1548例外科重点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进行不同血糖控制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组[血糖维持在80~110 mg/dl(4.4~6.1 mmol/L)]死亡率较常规降糖组[血糖维持在180~200 mg/dl(10.0~11.1 mmol/L)]降低42%(P

Gandhi GY对399例接受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术中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4.4~5.6 mmol/L)的结局与非强化治疗组相近。VISEP研究报道,胰岛素强化治疗并不能降低严重败血症患者的死亡率,并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P

总之,尽管严格的血糖控制[80~110 mg/dl(4.4~6.1 mmol/L)]对于大多数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有益,然而很难做到达到这一目标而不增加严重低血糖风险。此外,强化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的结果并不一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明确。报道阳性结果的研究可能与所选择受试者、营养支持、血糖变异性、不同的血糖值有关。

尽管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住院期间的高血糖还是必须要控制的,原因如下:①大量研究已证实,住院期间各种原因所致的未控制的高血糖(任意血糖>7.8 mmol/L),包括已诊或未诊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HbAlc

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血糖异常的定义随机血糖>140 mg/dl(>7.8 mmol/L)即为高血糖,住院患者血糖显著并持续高于该水平就需要治疗。之前没有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升高的血糖可能为应激性高血糖,可通过HbAlc鉴别,HbAlc>7.0%提示住院前患有糖尿病。随机血糖

重症患者的血糖控制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血糖>10 mmol/L时,大多需要胰岛素治疗。若开始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血糖应维持在7.8~10.0 mmol/L,血糖控制在下限可能会有更大的收益。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对某些特定患者而言,较低的血糖控制可能更为适合,但血糖控制不应

非危重患者的血糖控制目前尚无有关非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报告。推荐接受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在能安全达标的前提下餐前血糖应尽可能

依据具体临床条件选择不同降糖措施

静脉胰岛素输注治疗胰岛素静脉输注治疗是危重患者控制和维持血糖的理想治疗方案。最理想的输注方式是通过计算机程序依据血糖波动或胰岛素剂量预先对输注速度进行调节。当患者可以规律进餐或病情平稳后,可考虑改用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通常基础和餐前大剂量的总和为静脉胰岛素全天用量的75%~80%。

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非重症糖尿病患者或应激性高血糖推荐规律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包括基础胰岛素、餐前胰岛素和校正胰岛素。不鼓励使用可调量性胰岛素持续输注装置作为住院期间单一胰岛素治疗方案。

非胰岛素治疗大多数住院患者不适宜用非胰岛素降糖。病情稳定可规律进餐的患者也可考虑药物治疗,但存在肾功能不全,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或行增强影像学检查等,要谨慎使用二甲双胍。

其他特殊临床情况院外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入院后可以自我管理血糖。但护理人员必须记录其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

高血糖是肠内营养治疗常见的并发症。研究发现,基础胰岛素联合校正胰岛素可以平均使血糖控制在160 mg/dl(8.9 mmol/L),仅使用可调量性胰岛素持续输注装置的患者也得到相似的结果,但48%的患者需要添加中效胰岛素使血糖达标。

肠外营养、高糖治疗引起的高血糖会增加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胰岛素治疗应为首选,血糖控制目标7.8~10.0 mmol/L。

对于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高血糖症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至少监测48小时血糖,必要时行胰岛素治疗。已经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尽早调整剂量。重要的是,激素减量时要调整胰岛素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血糖管理是患者病情平稳的有效保障

对于住院患者的较高血糖,过度控制与处理不足都会引发安全性问题。担心引起低血糖症而治疗不够或判断失误都会对血糖控制造成一定障碍。在实际中,大多数临床情况,适当地应用胰岛素并根据血糖监测仪进行实时调整,患者的血糖大都可调整至适度范围。常见的增加住院患者高血糖、低血糖风险的情况有以下几种:①摄入热量或碳水化合物发生改变(肠内或肠外营养);②临床状态或药物发生改变(糖皮质激素或血管加压素);③没有依据监测的血糖情况对降糖治疗进行调整;④血糖监测与餐前胰岛素匹配较差;⑤患者转交不同医疗护理组时,沟通较差;⑥老年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长效磺脲类药物降糖药;⑦医嘱下达或抄写出错。

尽管低血糖不能完全避免,但对于血糖

借助电子系统可更有效地进行血糖管理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的复杂性需要一种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实施这些建议。电子健康记录和电脑医嘱可能会降低医疗错误。

改善住院患者高血糖具有费效比研究表明住院患者改善血糖不仅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患病率,还具有经济效益。

重视科学普及教育,促进患者院外保健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