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08 17:17:5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老年口腔健康知识,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1.1一般资料 选取乌鲁木齐市某社区在基层医院登记的14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男性84(57.53%)例,女性62(42.47%)例,年龄范围在62~85岁,平均年龄(71.52±2.81)岁。经调查,所有老年人均为该社区的常住人口,由社区医院负责监测其基本健康状况,口腔健康行为、疾病状态各不相同。
1.2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笔者搜集相关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口腔行为的文献资料,了解口腔行为概况、疾病影响,以及基础知识。对比分析不同文献资料观点,总结老年人口腔行为对其口腔疾病患病率、疾病状态影响,得出有效结论。
1.2.2抽样调查法 采用分层调查法搜索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开展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由社区医生、护理人员负责签名调查,按照既定名单签发调查问卷,并用电脑按编号录入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数据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测评该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评分,其中口腔健康状况良好:90分以上,一般:80~90分,存在问题:70~80分,差:70分以下。
1.3调查工具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清洁知识、体检知识、疾病状态,以及口腔疾病治疗方法。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乌鲁木齐市某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总体情况 调查过程中,146例老年人患口腔疾病93例,患病率为63.69%,补牙49例,补牙率为33.56%。其中,128例老年人有龋齿,患龋率为87.67%,龋齿数目从1~6个不等,平均龋齿数为(1.82±1.03)个,人均失牙数为(2.08±1.08)个,见表1。
2.2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及疾病就诊情况 本组研究中,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其口腔健康行为水平、能力迥异。其中,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的78(53.42%)例,了解口腔疾病知识的46(31.51%)例,常做口腔护理的12(8.22%)例,有口腔疾病预防意识的24(16.44%)例。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侧重点不同,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证明,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基本状况一般,龋齿、补牙、刷牙行为规范度、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能力等都存在诸多缺陷、问题。146例研究者中,口腔健康行为情况、水平是按照年龄段变化的,年龄越小的老年人接受口腔疾病知识、掌握口腔行为规范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综合数据内容,笔者总结了几点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3.1地域文化差异 乌鲁木齐市地区偏僻、文化、生活水平远不及发达城市,尤其是当地的老年人,他们没有接受过现代化的口腔健康教育,不仅无法获取相关行为规范、口腔疾病知识,固有的地域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口腔健康行为在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中间有效传播。
3.2老年人对口腔健康不重视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都会忽视口腔健康,即便患有口腔疾病,老年人也会当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忽视。上述错误观点、观念,会严重影响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心态。
3.3基础医疗服务能力差 综上分析,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疾病状态代表了大多数偏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低下、低能的现实问题,要想改善老年人的口腔行为,必须针对客观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①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普及范围,以乌鲁木齐市为示范中心,以社区医院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广大老年人参与,以综合提高社区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②突出口腔疾病预防意识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向老年人客观解释、直观反映口腔疾病的影响力,让老年人对其"敬畏"、"重视",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重视口腔疾病预防(刷牙、口腔护理、疾病就诊)等工作;③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让社区医院拥有医疗服务自主性和功能性,鼓励社区医院深入社区,主动找到有口腔疾病或存在疾病隐患的老年人,以"上门服务"、"电话咨询"、"意见反馈"等形式,给予该社区老年人以全方位的口腔医疗服务,从而杜绝口腔疾病问题发生。总而言之,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工作工程来支撑、实现,无论是在基础医疗服务中,还是日常健康教育,都应将口腔健康等相关性问题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口腔卫生及保健与身体健康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1】,许多老年人因口腔保健知识不足而延误治疗导致的口腔疾病常引发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了解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关注老年人口腔健康,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和口腔疾病治疗,对保障老年人口腔健康乃至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鄂西北地区主要县市的400位老年人。
1.2收集资料的方法:前往鄂西北地区主要县市,为当地老年人做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7份,有效问卷344份,回收率91.75%,有效率93.73%。
2 结果
整理分析问卷数据可知,调查人群中了解自身口腔健康状况的仅占11.05%。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率较低,发现口腔疾病立即就医的老年人占调查人数的34.30%,其中乡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立即就医率仅为25.00%,明显低于城镇老年人的41.00%。15.70%的老年人存在“牙疼不是病”这一传统观念而对口腔疾病采取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的态度。治疗口腔疾病选择医院时,47.09%的老年人以治疗费用的高低为首选标准。就医时,56.98%的老年口腔疾病患者选择挂号费相对于专家门诊较低的普通门诊。选择主治医生时,62.21%的调查对象最注重的是医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医生的服务态度也逐步成为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时的参考要点。此外,与子女居住的老人中仅有35.00%的子女关注老人口腔健康状况。
3 讨论
调查数据及统计结果显示,鄂西北地区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意识浅薄,在遇到口腔疾病时,只有小部分患者会立即就医,多数患者选择自行治疗或待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无法忍受时再就医,且就医时多选取普通门诊,这一现象在乡村比城镇更为普遍。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老年人对口腔疾病了解较少,口腔疾病认知度低,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因交通条件、乡村医疗设施等限制因素,对口腔疾病的了解明显少于城镇老年人。加之乡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老人收入普遍低于城镇老人,为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乡村老人遇到口腔疾病时比城镇老人立即就医率更低,且就医时多选取费用较低的普通门诊。2)老年人在口腔疾病就医时,更注重医生的专业技能,其次是医生对患者的服务态度,这是因为当今各行各业都在专业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推动下运行,服务的需求方可按需选择,行业垄断正在被打破【2】。而老年人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医生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不能满足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需求时,老年人就医率会降低或选择不就医。因此,老年人在口腔疾病就医时,格外注重医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这也是老年群体口腔疾病就医率明显低于其他慢性疾病就医率的原因之一。3)少数子女会关注老人口腔健康状况。这是由于多数子女因工作需求,不能常陪伴在父母身边,及时关注老人口腔健康状况。
针对鄂西北地区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行为调查中发现的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加大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力度。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除了“爱牙日”外,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通过集中讲解口腔知识,讲述正确刷牙方式等活动来增加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进而增强口腔疾病就医意识,让老年人在遇到口腔疾病时早就医、早治疗。2)加大对老人的关怀。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宣传孝敬父母的风德风尚,让子女常回家看看,多了解老人口腔健康状况,并为老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对于失独老人,通过志愿者前往住宿地探望、老年公寓定期举办晚会活动等形式,来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增强对自身及他人口腔健康的关注度,进而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3)提高医务人员服务理念。培养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口腔医生在给老年患者做疾病治疗的同时可为其讲解口腔健康知识,多关心和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以微笑服务于患者,让老年群体在融洽的医患关系中得以安心治疗。4)合理配置乡村医疗资源。乡村相对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应加大对农村口腔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农村全科医生定期外出进修口腔医学知识等形式,提高乡村医生口腔疾病治疗水平,方便农村老人在遇到口腔疾病时立即就医,进而提高乡村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率。5)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费用和报销比例一直是农村居民最为关注的基层医改问题之一【3】,医疗费用又是多数乡村老人口腔疾病就医时的首选标准。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及监管力度,并在深入调查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及生活状况后,及时对医疗保险制度作出新的调整,为老年患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村老人口腔疾病就医率,进而全面提升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牙周炎为一种口腔疾病,主要症状是牙周膜、牙龈、牙骨质、牙槽骨出现慢性感染,因为龈下微生态的特点,使牙龈下产生了大量的病菌,使牙周出现炎性的破坏。牙周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造成牙齿的丧失[1]。该疾病主要的症状为出血、牙槽骨的吸收、形成牙周袋、咀嚼无力,在治疗过程中还会受到较大的痛苦,所以需要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1例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1例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护理。实验组57例(男性28例,女性29例),年龄54~81岁,平均(66.9±5.3)岁。对照组44例(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56~83岁,平均(37.3±5.6)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在治疗前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引导患者说出疑惑的问题,护理人员耐心详细的对其解答[2]。并告知患者在治疗中需要其良好的配合,若配合的好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轻病痛。很多老年患者并不能较好的理解治疗方法而导致惧怕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对这类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具体操作演示,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消除。
1.2.2健康教育知识 牙周炎的患者在口腔的卫生知识方面步态了解,为了避免患者病情复发,要对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患者在候诊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就要将口腔保健的手册发放给患者,并给予口头上的知识宣教[3]。还可以在牙齿模型上给予正确刷牙的示范,使患者保证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口腔保持良好的卫生情况。护理人员还要对牙周炎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并在电脑上进行临床录像和照片的播放,使患者清楚认识到刷牙不彻底对牙周产生的危害。
1.2.3口腔护理 指导患者每天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在刷牙方面,三餐后可以立即刷牙,既能使口气保持清新,还可以将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及时清除,避免对细菌进行营养的提供[4]。每次刷牙保持2min,进行上下的刷牙方式,使牙龈得到保护,刷牙过程中还要对后牙和前牙内侧进行清洗,避免牙石的形成。
1.2.4饮食护理 要求患者保持清淡营养的饮食,对于新鲜蔬果要尽量多的摄取一些,避免食用过酸、过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在患病期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禁止抽烟喝酒。多饮用米汤等流质食物。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χ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都得到一定的护理效果,实验组57例患者,41例护理显效,14例护理有效,2例护理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44例患者,21例护理显效,16例护理有效,7例护理无效,护理总有效率为84.1%。两组患者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口腔中若出现大量的螺旋体和牙龈类的杆菌繁殖就会恶化牙龈中的环境,使牙龈炎和牙周炎的病症较重,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出现牙周袋,从而吸收牙槽骨,严重者还会有牙齿松动的现象。由此说明必须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彻底有效的治疗,否则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该疾病的治疗中会出现较大的疼痛以及心理上的恐惧,所以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并对增加口腔的相关知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首先护理人员仔细解答患者困惑的问题,并消除其心中对疾病治疗的恐惧和紧张,保持良好的情绪,能够避免患者心率过快和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并通过健康手册的发放和牙齿模型实际操作,使患者能够对口腔知识进行相应的了解。口腔护理中,护理人员严格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与时间,既可以使患者的牙齿得到良好的清洁,从而避免牙龈受到进一步的伤害。通过综合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的总有效率仅为84.1%。由此说明综合护理不仅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对老年牙周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够使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宇,侯玮,陈薇,等.北京市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抽样调查与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13,15(0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