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42
绪论:一篇引人入胜的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之上。搜杂志网为您汇编了三篇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多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证明,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包括卒中、心梗在内的心脑血管事件。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长期服用,能够获得相对最佳的耐受性和疗效,证明阿司匹林长期应用的最佳剂量为75~150 mg/d。
因此,201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指南关于糖尿病患者进行CVD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建议如下。
1 对于有CVD既往史的糖尿病患者,75~162 mg/d阿司匹林治疗作为CVD的二级预防策略。
2 对于10年CVD风险>10%的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75~162 mg/d阿司匹林治疗作为CVD一级预防策略。这些患者大多数是至少具有一项主要危险因素(CVD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白蛋白尿)、年龄>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或胃溃疡,或近期服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NSAIDs或华法林)
3 对于10年CVD风险
4 对于10年CVD风险在5%~10%的糖尿病患者,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来判断。
5 对于有CVD但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应使用氯吡格雷(75 mg/d)替代。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后,应使用阿司匹林(75~162 m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达一年。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依据ADA糖尿病指南,提出了一致的推荐,只是阿司匹林的剂量为75~150 mg/d。
【提示】上述指南具有如下特点。
无论是二级预防措施还是一级预防措施均以阿司匹林作为基础药物。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措施是否使用阿司匹林应基于整体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心血管风险的评估与年龄、性别和危险因素有关。
整体心血管风险的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血管风险可能会发生变化,应依据新的心血管风险判断一级预防措施。
对于低危心血管风险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CVD的预防尤为重要。2007至2008年我国流行病调查表明,糖尿病亚组无CVD患者实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32.47%,糖尿病CVD二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为51.16%,虽然高于总人群中阿司匹林使用率(一级预防为14.09%,二级预防为26.61%),但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例。美国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血管事件出院后,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比例高达94%-99%。
以下用两个实际病例来介绍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使用。
病例1 患者,男性,50岁,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半年。患者于半年前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查空腹血糖9.0 mmol/L,HbAlC 8.5%,LDL 4.1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既往体健,无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查体:身高172 cm,体重80 kg。住院期间行PCI治疗,并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药物处方为:二甲双胍0.5 g,3次/d,辛伐他汀20 mg,1次/晚,阿司匹林100 mg,1次/d,氯吡格雷75 mg,1次/d。
提示:该患者半年前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诊断为2型糖尿病,属于有CVD既往史的糖尿病患者,应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行CVD二级预防治疗。此外,患者患ACS后一年内,应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病例2患者,女性,61岁,诊断2型糖尿病7年。7年前单位体检查空腹血糖8.2 mmol/L,HbAlC 7.5%,诊断2型糖尿病,平时控制饮食,服用阿卡波糖50 mg,3次/d,血糖控制理想,HbAlC 6.5%,血脂正常,尿微量白蛋白阴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服福辛普利钠10 mg,1次/d,血压控制理想。无CVD病史,无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无CVD家族史,不吸烟。查体:身高162cm,体重66 k。患者药物处方为:阿卡波糖50 mg,3次/d,福辛普利钠1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
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就是通过日常保健和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许多人虽然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病,但体检时查出有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和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人都是心脑血管病的易患人群,应该采取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实现一级预防的关键就在于保护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不受损伤,避免斑块在血管内形成,使心脏的血液供应保持畅通,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
一级预防的药物以“金三角”方案为主,即抗凝药物(常用阿司匹林)+降脂药物(常用他汀类)+通心络的药物(如通心络等),血压高的患者可加服降压药,血糖高的患者同时服用降糖类药物。除了药物预防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也十分重要。比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喜欢运动的人,一定要适度,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切不可勉强,避免意外发生。应早睡早起,不宜在临睡前活动过多和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睡眠、工作和休息时间大致各占1/3。注意保暖,宜用温水洗澡,水温在40℃左右。避免受寒,因为寒冷可以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易引起血管痉挛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饮食要求低盐、低脂肪、低热量、禁忌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吃饭要细嚼慢咽。每日食盐量控制在10克以下,如有心力衰竭和水肿者,还应减少食盐量。患者如较肥胖,还要控制脂肪、胆固醇、油和糖的摄入,以素食为好。
减少血栓,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人年轻时,血管壁非常光滑,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种种原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里面的胆固醇沉积到血管壁上,就会长斑块。当斑块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阻塞血管。如果斑块长到冠状动脉上,随着斑块长大,就会发生心绞痛。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斑块破裂了,血小板就会凝集,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在脑血管就会导致脑卒中;发生在下肢,就会产生腿、脚的坏死。
可见,没有斑块的破裂,就没有血栓的形成,减少斑块的破裂和预防血栓的形成,可以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这些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那么,怎样减少斑块的破裂呢?目前认为,减少斑块破裂比较重要的药物是降胆固醇药(他汀药);如果斑块已经破裂,目前最有效的用药是阿司匹林,这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方法。
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最有效、最经济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以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所谓一级预防就是还没有心脑血管疾病时,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就是已经有了冠心病、脑卒中后,服用阿司匹林来避免疾病复发。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始于20世际70年代,迄今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适宜的人群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下降1/3和1/4,心血管性死亡率减少1/6。而且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带来的经济获益高于药物本身的花费。美国国立预防措施工作组(NCPP)2007年的报告显示,阿司匹林(男≥40岁,女≥50岁)、儿童免疫接种、吸烟筛查及戒烟是目前疗效和经济效益综合评分最佳的三种预防措施。
适宜人群,每天一片拜阿司匹灵
对已诊断冠心病、脑卒中的病人,只要没有出血性疾病或阿司匹林过敏,应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疾病复发(二级预防)。对40岁以上的男性或50岁以上的女性尚无冠心病或脑卒中,但合并有下列一至两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抽烟、肥胖,胆固醇高、糖尿病或有冠心病家族史,这些情况未来发生冠心病或脑卒中的机会明显增加,如没有出血性疾病或阿司匹林过敏,也应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一级预防)。
高血压:血压控制好以后再服阿司匹林
通常,高血压患者必须在把血压控制在140、150毫汞柱以下,再使用阿司匹林,并且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血压不能波动。这是因为血压控制好了以后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减少脑血栓。而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患者血压保持稳定,可以避免发生脑出血。
脑卒中:服阿司匹林期间应观察副作用
有人认为,阿司匹林本身是抗凝药,脑卒中患者服用后,会增加出血风险。其实,阿司匹林不是抗凝药,而是抗血小板药。多年的临床实践已证实,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发生出血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糖尿病:高危人群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